上篇寫了中國傳統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今日講講有關愛情與孝道的四個節日。
中國情人節:七夕與元宵
說到中秋節,大家不免想到這也是一個與情人相聚的好時節。事實上,要說「中國情人節」,我們一般會想到七夕與元宵。
七夕節,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節日,又名乞巧節、七巧節、女兒節或七姐誕。而七夕的背後,有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牛郎、織女,傳說是一個情比金堅的情侶,但是他們卻被橫亙在中間的銀河隔阻著,每年只有在七月初七這天才可以相見;而當天,天上的喜鵲都會配合他們,用身體築成一道「鵲橋」,讓二人飛渡銀河。二人的相會,就像宋代秦觀所形容:「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除了七夕,在農歷正月十五的元宵也是眾多情人愛侶期待的節日。元宵,其實就是春節的「終點」,但是人們卻期待著它的來臨。在禮教森嚴的過去,男女之防甚嚴,想結識男、女朋友並不容易。然而,在元宵的當天,全城張燈結彩,人們也「名正言順」地約會,一同賞燈賞月,所以它也是我國其中一個「情人節」。
慎終追遠:盂蘭與重陽
不說不知,元宵節,有個別名,叫做「上元節」,是道教「三元」之一。「三元」是指「上元」、「中元」和「下元」,它們分別是定於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道教有「三元配三官」之說,認為主管賜福的天官、主管赦罪的地官和主管解厄的水官的誕辰,就是在上元、中元和下元。
盂蘭節,就是中元節的別名;前者,是歸屬佛教的概念;後者,則是歸屬道教的概念。而由於它是定於農歷七月十五的節日,所以又叫做「七月半」。據宋代《東京夢華錄》所載,當日民眾會把衣服、冥錢放在一個「高三五尺」的竹制盂蘭盆之中,經僧道的儀式後,就焚化了它。這個習俗流傳到今,仍舊不衰,在今日香港盂蘭節期間,民眾也會進行「燒街衣」的習俗。
表面上看來,盂蘭節似乎只是一個宗教節日,然而它背面卻蘊含著「慎終追遠」的傳統孝親觀念。據《佛說盂蘭盆經》所述,目犍連尊者為了拯救陷入「餓鬼道」(六道輪回之一)的母親,聽從佛祖的教導,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以各種食品供奉十方餓鬼,以大願力拯救母親。故此,佛教徒會在當天為父母「附薦」、「延生」。
說到孝親的節日,除了上述的清明、盂蘭外,還有一個重陽節。古人有重九登高祭祖的活動。據《呂氏春秋.季秋紀》記載,古人於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有祭天帝、祭祖的活動,這可能就是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祭祖的起源。無論如何,時至今日,重陽節已跟清明節一樣,成為春秋二節的重要祭祖節日。
今日就講住咁多先,下一篇我們再講講其他節日與節慶活動,並且來一個總結!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