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真正的「年年有魚」

真正的「年年有魚」

「年年有餘」是新年常用的祝福語,為取其意頭,團年飯都必備「年年有魚」菜式。可是,世界上大約 90%的魚類資源已被完全捕撈或過度捕撈,香港更是亞洲第二大海鮮消費地方,全球則是第八大。以2016年為例,香港人平均消費約72公斤海鮮,比全球人均消費的20公斤高出超過3倍!香港所消費的大部分海鮮都是進口,龐大消費量對魚類資源造成了嚴峻的壓力 (尤其是在南海水域) ,亦為無數的水生動物帶來痛苦。

可幸的是,近年以植物為基礎的替代肉盛行,植物海鮮亦隨後趕上。消費者比以往更關注動物福利和環境可持續性,吸引越來越多替代肉公司、甚至傳統海鮮企業投放大量資金,研發優質的植物海鮮,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減輕魚類資源的壓力及痛苦。

致力推動替代蛋白的Good Food Institute的調查指出,由2019年至2020年的短短一年間,替代海鮮的銷售額急增23%;單單是2021年上半年,用於開發替代海鮮產品的技術產業就已籌集了1.16億美元,超過了2020年全年籌得的9000萬美元。而目前生產植物海鮮產品的65家公司中,有47家都在美國以外;據聯合國估計,亞太地區所消費的魚類佔全世界三分之二有多,因此行內人士預期該地區的植物海鮮研發及銷售都會有顯著增長。

市面上已有多款以植物為基礎的產品推出,當中不少得香港代表Green Monday的OmniSeafood系列、世界最大的吞拿魚罐頭供應商Thai Union Group和雀巢Nestle的植物吞拿魚、宜家Ikea的植物魚子醬,以及植物肉行業龍頭如Impossible Foods Inc.、Good Catch Foods、Plant Based Seafood Co的多種植物魚、蝦、蟹產品。產品大多選用了豆類及海藻作為材料,例如Good Catch Foods使用豌豆、鷹嘴豆、扁豆、大豆和蠶豆等,製成不同產品,包括魚條、魚漢堡、蟹餅和魚餅。

食用植物海鮮可緩解對捕撈或養殖海鮮的需求,從而減少對水生動物的傷害。新年伊始,就讓我們少吃魚、多吃素,支持植物海鮮產品,讓海洋生物留在海中生活,才能達至真正的「年年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