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消委會測試市面25款驅蚊劑樣本,發現近九成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an),或會刺激皮膚或引致皮疹及水泡等,提醒兒童慎謹使用。測試亦發現,一款來源地為澳洲、名為「趣樂」的天然驅蚊劑樣本在使用後不但沒有驅蚊,反而更「吸蚊」,或含有吸收蚊子成份。廠商就解釋,該產品嚴格來說不是驅蚊劑,因為不含有高劑量的強效化學驅蟲成份,主要功能是安全的戶外保濕劑,為在室外逗留相對較短時間內提供一些驅蚊效果。
消委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今期封面人物為無綫藝人梁芷珮。消委會以真人實試25款驅蚊劑,每瓶售價由$18.9至$259不等。該測試在在澳洲進行,參考世衞指引設計,即以實驗室方法「arm-incage」由真人實試各樣本的驅蚊效能,採用可傳播絲蟲病的致倦庫蚊和可傳播登革熱病毒的埃及伊蚊。
在測試員前臂皮膚塗搽驅蚊劑樣本,記錄塗搽樣本後0.5小時、1小時、2小時及 4小時的4個不同時點,降落在前臂皮膚的蚊子數量,與完全沒有塗驅蚊劑情況下降落在前臂的蚊子數量比較。計算得出的百分率愈高,代表驅蚊效能愈好。
九成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樣本 四小時後仍能提供八成或以上保護
今次測試發現,近九成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an)的樣本,在塗查四個小時後仍能提供80%或以上的保護,形容表現尚可,在8款聲稱有天然或標示植物成分的樣本中,7款在塗搽4小時後,效能仍達70%或以上,但就對可傳播登革熱病毒的埃及伊蚊的效能就較為遜色,
測試發現,共有10款在所有4個時點的測試,即塗上樣本後的0.5小時、1小時、2小時及4小時後,都沒有致倦庫蚊降落到測試員的前臂,包括3M、歐護、萬寧、RID、曼秀雷敦、Skin Technology、蚊專家、莫釘我、日本叮叮及EG。
不過,測試結果發現一款名為趣樂的驅蚊劑樣本,含有某些成份可能對蚊有吸引力,除了在第一時點外,其餘三個時點道60秒內降落在前臂上的致倦庫蚊平均數量都比對照試驗時更高。另外,殺牠死的樣本在塗上後1小時及2小時,降落前臂皮膚的蚊子數量有所增加。
提醒廠商須顯示產品年齡適當使用分量及方法
測試同發現,塗上樣本30分鐘後,珮氏和屈臣氏的驅蚊功能以分別只有26%和16%,而在1小時、2小時及4小時的表現就更遜色。3M則是在25個樣本中,唯一所有4個時點的測試,都沒有埃及伊蚊降落前臂皮膚的樣本。
消委會表示,有部分驅蚊劑樣本未有明確表示是否適合兒童使用,或提及兒童可使用,但卻未有提及適用年齡,提醒廠商有責任清晰顯示其產品適合什麼年齡的人士使用,並列出各年齡的適當使用分量和方法。
生產商:嚴格來說不是驅蚊劑 獲部門回覆不屬除害劑
「趣樂」的生產商向消委會表示,其產品嚴格來說不是一種驅蚊劑,因為不含有高劑量的強效化學驅蟲成份,其主要功能是安全的戶外保濕劑,並且在室外逗留相對較短時間內提供一些驅蚊效果。該生產商表示,在引入該產品到香港時,曾聯絡漁護署、衛生署,獲回覆指該產品不屬於除害劑或驅蟲劑,因此認為不應要求該產品通過arm-in-cage該種為驅蟲劑而設的測試。
消委會最後提醒,含有化學成份或天然成份的驅蚊產品各有高低,消費者可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按使用情況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產品;在兒童使用驅蚊劑時,特別是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an)等成分的產品,應注意相關成份的濃度是否合適標籤指示塗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