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民間搜救隊續尋黃牛山失蹤逾兩周男子:無論點都好,最想帶返佢落山

民間搜救隊續尋黃牛山失蹤逾兩周男子:無論點都好,最想帶返佢落山

【獨媒報導】57歲男子甯國良上月23日到黃牛山遠足,失蹤至今兩周,政府暫停了大規模搜索行動,郊野義務搜索隊(CVST)則在昨日(9月7日)踏入第15日搜索,隊伍分頭行事,《獨媒》記者跟隨其中兩人走入人煙稀少的石壟仔古道。

成員樹哥形容今次搜索難度極高,因為黃牛山一帶岔路眾多,大大擴闊了搜索範圍,但他指民間團體比紀律部隊更有自由度,可以長期搜索同一個案,「我哋無close file呢回事」、「無論點都好,最想帶返佢落山」。他亦盼日後政府能與民間有更多資訊互通。

黃牛山一帶支路眾多 隊員指搜索難度極高

57歲男子甯國良在上月23日離開新蒲崗住所,途中在黃牛山標高柱上自拍,其後下落不明。至26日早上,甯國良曾致電家人稱躺在地上無法站立、缺水且手震,但未能報告確實位置。網上就有目擊者表示,曾在水牛山頂見到甯國良。

郊野義務搜索隊(CVST)自8月24日起開始搜索,並在28日於黃竹山一帶發現一隻橙黑色手套,經家人判斷認為可能屬於甯國良。失蹤至今兩周,政府暫停了大規模搜索行動。CVST則在昨日(7日)踏入第15日搜索。在大霧有雨的天氣下,CVST派出四人分兩隊上山,《獨媒》記者跟隨其中一隊成員樹哥和明明,由梅子林行至茅坪坳,再轉入人煙稀少的石壟仔古道。

DSC_2644

入隊多年的樹哥和明明現為退休人士,除了颱風蘇拉襲港期間,他們幾乎沒缺席過兩周以來的搜索行動。樹哥在出發前先表示,今次個案的搜索難度特別高,黃牛山一帶四通八達,四旁又有許多支路,「周圍都係路,可以落北港,可以上昂坪,又可以去基維爾營地」。

感生還機會渺茫:無論點都想帶佢落山

樹哥表示,搜救行動的第一步通常是登門造訪家人,了解失蹤者的衣著和行山習慣,或事前在電腦搜索過什麼行山路線,之後便主要靠網上收集資料。他苦笑道,官方資訊密不透風,民間亦無權直接索取電訊商資料,故只能分析網上訊息,「有人掟出嚟都有1%機會,1%都好過無,但道聽塗說係永遠唔會揾到真相,一定要親身去」。

面對眾多可能性,CVST會以排除法進行分階段搜索,樹哥說「地圖上橙色嘅路(大路)已經行晒,灰色路(小徑)都攻得七七八八,之後就要搜大路兩邊20至30米樹林,再到小路兩邊20至30米樹林,睇佢有無跌咗入密林」。目前,隊員們已走遍黃竹山、大腦、打瀉油坳、女婆山、三塊田、北港、企壁山、鹿巢石林等路段。

CVST將搜過的路線都標上粉紅色
CVST將搜過的路線都標上粉紅色

失蹤逾兩周又經歷了十號風球,他們亦知道失蹤者生還的機會渺茫,但樹哥說「無論點都好,最想帶返佢落山」。明明也希望生者頑強撐住,逝者可獲安葬,「唔洗喺山野靜蠅蠅一個人咁淒涼」。

確認古道可收基站訊號 日後可進一步搜索

網上有消息指,甯國良打電話時曾經接上科學園及欣安邨基站的訊號,期間訊號時強時弱。樹哥提到,今次是兩周內第二次行石壟仔古道,正是為了確認沿途能否接受到這兩個基站的訊號,以便收窄搜索範圍。記者隨隊走入石壟仔古道,前半段的路況尚算明顯,惟窄得只容一人通過,後半段更有雜草叢生,並須橫跨數條溪潤。

DSC_3056

按常理推斷,石壟仔古道似乎不是體能欠佳的失蹤者會深入前行的路段。樹哥同意機率較低,但稱看似「離題」的方向也不能完全排除。他解釋道,曾有在古洞失蹤的女子近在大馬路旁被尋獲,但也有大潭水塘失蹤的男子遠在畢架山被尋獲,「真係永遠估佢唔到」。

在古道途中,樹哥邊走邊停,以手機App偵測訊號,發現在某些開揚位置收到科學園及欣安邨基站訊號,且時強時弱,大致與網上所傳的失蹤者情況吻合。樹哥續指,山上不只石壟仔古道可收到這兩個基站的訊號,但至少證實了這段古道能撥出電話,之後可安排更多隊員到場仔細搜索。

古道途中的信號時強時弱

稱不會close file 盼政府與民間互通資訊

紀律部隊因為要不斷處理新出現的個案,無法長期搜索同一個案,但樹哥表示正因為是義工身分,反而有自由度可以長期搜索,「其實係無完結嘅,直至揾得到為止,只不過個搜索密度越嚟越低。我哋無close file呢回事,有人力有物力就繼續去揾,我哋而家都仲揾緊丁利華(2005年失蹤探員)」。明明也樂觀道「啲資訊會一路累積落去,或者一有新線索我哋就會再去」。

兩人入隊逾五年,見過風亁和浸爛的遺體,從未試過尋獲生還的失蹤者,但他們就從未灰心,樹哥說「唔得係正常嘅,我哋資訊延遲、資訊少,如果得都係bonus嚟嘅」。他期望政府日後能向民間發放較多資訊,「希望有多啲資訊互通,少少都好,唔好全部得個估字」。

DSC_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