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食環署每年平均收到超過一萬宗鼠患投訴,惟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食環署滅鼠情況時發現,食環前線人員有不少「甩漏」,包括在進行鼠患指數調查期間滅鼠,放置鼠餌時亦沒有開孔,影響調查準確度。公署又批評,食環署半年一次的鼠患調查無法反映實況,建議加強前線培訓。
鼠患調查半年一次 老鼠繁殖力強致數據滯後
食環署現時每隔半年,在全港50個監察地點進行一次鼠患指數調查。調查方法為在每地點擺放40至60個生蕃薯塊作餌,三日兩夜後再計算被老鼠咬過的蕃薯比率,20%或以上屬鼠患情況普遍。
惟申訴專員公署的調查報告指,老鼠繁殖力強,食環署每半年才進行一次調查,導致數據滯後,加上調查本身有限制,不能反映老鼠的實際數目或出現次數。公署更在實地考察時發現,有食環人員在調查期間於監察地點滅鼠,影響調查準確度。
公署建議增加調查的頻率,並改良調查方法,制訂「綜合鼠患指數」,將鼠患投訴、前線人員觀察等不同因素納入計算,及確保前線人員符合程序。
批對鼠患投訴解說籠統 促投放資源作分析
此外公署指,食環署每年平均收到超過一萬宗鼠患投訴,投訴數字較高的地區包括深水埗、中西區及九龍城,惟公署要求食環署說明有關地區的投訴內容、所涉位置時,食環署只作出較籠統解說:「似乎未能充分掌握投訴趨勢及市民所關注的事項。」公署建議,食環署可投放更多資源,整理及分析鼠患投訴的詳情,以有效調配人手及資源加強鼠滅鼠工作。
商販違規僅獲口頭警告 促加強執法
在防鼠及滅鼠工作方面,食環署現時集中清潔街市的公用地方,攤檔內的範圍則靠租戶「自律」。食環署每日會巡查兩次或以上,但在去年1月至11月期間,僅向違規租戶發出51宗口頭警告,未有更多懲處。
公署指出,街市攤擋內亦有老鼠的食物來源,食環署只清潔公用地方是事倍功半,建議在街市進行密集式的突擊巡查,並按租約條款嚴格執法,嚴重者可吊銷牌照。公署更發現,有前線人員放鼠餌時沒有打開小孔以散發香味,惟𠄘辦商回應指老鼠會自行咬開包裝,可見其對減鼠工具的認知不足。
另外在後巷,食環署現時的行動只針對營運中的食肆。公署指出,後巷鼠患很可能與食肆有關,而食肆在非營業期間亦可以滋生鼠患,建議食環署在食肆的準備開門及關門時段也進行巡察,確保食肆在非營業期間仍保持衞生。
《獨媒》記者問到「密集式突擊巡查」的具體次數,及建議引用哪些法例加強執法。申訴專員趙慧賢回應時,僅重覆指「我哋認為要密集式突擊去巡查,同埋嚴格啲執法」,並認為口頭警告「未夠足夠」,而應引用食環署轄下的「好幾條法例」控告商販,「希望佢哋會更加積極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