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批是這樣切成的](/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照片去年拍下,據說Amy姐現時正在放無薪假,尚未返工。Med Can有限經營,只做外賣。
昨晚傳出Med Can即將結業的消息,我從一個以上的途徑進一步了解事情發展。
首先,有前員工和老闆接觸過,知道他受疫情拖累生意,便打算退休。但有員工卻未曾接獲老闆消息,不知道他計畫不續約。有員工埋怨老闆無交帶,恢復有限度營業時,側重幾個伙記,其餘有做「孤兒仔」的感覺。佢亦不排除老闆可能在續約問題上扭計,只有睇定再算。
對於Med Can的人事管理問題,我不想太快下定論,就正如日本經典電影《羅生門》一樣,不同人對同一件事的理解和詮釋可以有很大出入-而且未必關欺騙事,純粹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應付方法就如砌圖,盡量結合不同面向的資料,使瞎子摸起隻象上來,較接近原本的模樣。
在這種看世界的方式下,有一些資料可以再補充。
原來多年前,校方定期招標(Med Can每隔幾年時間便要再投標,只是受師生歡迎而持續中標),Med Can老闆曾解僱所有人,成立一間新公司參與競投。投得經營權後,他要求舊伙計減薪。不少人不忿留下,老闆就以更低價錢聘用一批新員工。但這是否把問題簡單歸咎做「老闆無良」呢?
原來,老闆那次投標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接受了大學開出的辛辣條件:以前飯堂的維修費由大學負責,續約時卻改由經營者承擔。加價很難,老闆便減人工,把增加的成本轉移到最無話事權的員工身上(正如疫情下很多小店被禁營業,但政府無同時發出減租令,白交租者只有向員工開刀,最可笑是所謂市場的聲音-不少財演、KOL及經濟學者連禁止追租也大加反對,遑論因應疫情立法減租)。
從校方高層角度看是節省資源,是提高效率的表現,但這不過是沒全盤考量代價的片面結果:香港勞工法例一向偏資方,校方更改對外判商的政策,沒考慮這一層,且過度重視投標制度的官僚程序屬性,不會人性化處理問題,自然會使校園環境和文化更難容得下溫情-只有建築物而沒有人情味,只有紀念大人物的銅像,卻沒有歷史悠久的名物,如檸檬批。
至於今次Med Can的續約問題,內裡牽涉哪些內情,會不會是在嚴峻疫情下,對外判商太苛刻(不止醫學院餐廳)而造成的反彈,便有待有心人深入探索了。
註:有關Med Can的續約故事前傳,可參考2010年3月28日的明報文章《阿青的故事》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