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本港現15年來最嚴重沙塵天氣 天文台料延續至本周中後期

本港現15年來最嚴重沙塵天氣 天文台料延續至本周中後期

本港現15年來最嚴重沙塵天氣 天文台料延續至本周中後期

【獨媒報導】香港近日受沙塵天氣影響,昨日傍晚,環保署18個空氣監測站中14個錄得「嚴重」健康風險,能見度更跌至5公里。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楊國仲在電台節目表示,來自中國西北部的懸浮粒子累積在香港,引致空氣質素變差,料情況將延續至本周中後期。有家庭醫生建議市民留意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若健康風險達到「甚高」至「嚴重」水平,建議一般市民都要減少外出。

受中國西北部沙塵天氣影響 創15年來最嚴重沙塵天氣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楊國仲今早在港台節目指,昨日中午11時起,本港能見度跌至5公里,今早則為約6公里。他解釋沙塵天氣源於上周五,中國西北部出現強勁的東北季候風氣流,引致蒙古等地區出現沙塵暴,並一直由北向南擴散。上周六已抵達長江流域一帶,晚上到達廣西,速度相當之快。對上一次香港有嚴重沙塵天則是2010年,當時影響範圍包括韓國、日本。

除了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濃度上升,微細懸浮粒子(PM2.5)亦有上升。楊國仲表示,近幾日PM10與PM2.5的比例低於0.5,根據研究,代表空氣狀況由沙塵天氣引致而非當區人類活動造成。

懸浮粒子難以散去 料情況延至本周中後期

楊國仲表示,東亞地區於每年三至五月期間,都會受沙塵天氣影響。之所以今次更為嚴重,為不同因素疊加而成。天文台料明日星期三,本港會轉吹東風,視乎風力和對流是否足夠,或會協助空氣懸浮粒子擴散。他料低能見度情況會維持至本周中後期,呼籲市民留意天文台和環保署網頁資訊。

家庭醫生建議高危人士及一般市民減少外出

家庭醫生林永和在同一節目表示,有哮喘患者和流感病人近日病情反覆,相信與空氣質素變差有關。他指如環保署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逾7分的「高」水平,會建議高危人士避免外出,例如患有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或有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或老人和兒童。若指數達8分或以上,即「甚高」和「嚴重」水平,則一般人亦不建議外出,並最好在空內設置具HEPA過濾膜的空氣消毒機。

林永和表示,空氣中的PM10體積較大,難以滲入器官,用外科手術口罩「都擋到下」;但PM2.5由於體積小,滲透性高,容易入血,或要使用N95口罩才能阻隔。他指兩者雖然不會對健康構成長久影響,但吸入愈多,身體需更多時間消化。

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昨日發新聞稿指,其正開展的空氣質素研究計劃,四間中學中兩間分別位於大角咀及荃灣,懸浮粒子水平(日平均值)超出香港法定空氣質素指標。他們籲政府資助幼稚園及中小學等安裝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儀器,以及在懸浮粒子濃度超標時使用空氣淨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