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的黃伯伯只有一個願望 ── 在家人陪伴下安舒地走完人生。
「爸爸希望帶笑離開,我們希望與他笑著道別。紓緩治療不是放棄治療,它對於晚期病人和家人也很重要。」Serin父親黃伯伯,2022年5月發現大便不正常及腹部腫痛,及後確診癌症。由於癌症擴散,黃伯伯不能接受手術、電療及化療。知命的他只有一個願望 ── 在家人陪伴下安舒地走完人生。
80多歲的黃伯伯,太太三年前患上血管癌,及後輾轉入住賽馬會善寧之家(下稱:善寧之家),接受寧養紓緩治療。女兒Serin指父親見媽媽在安舒的情況下,有至親陪伴安詳離開,曾感觸表示「有一天我人生倒數,也要在這裡離開」。所以當黃伯伯患上末期癌症時,便想起善寧之家。
面對父母先後離開,Serin自言上了一課沉重的生死教育,從中令她對人生有深刻體會,明白人生無常。
癌症令黃伯伯全身疼痛及氣喘,且大便出血,Serin難以想像短短數月,原本健步如飛的父親竟變得如此虛弱:「癌症令他出現嚴重腹痛,無法如常外出,引致抑鬱症復發、嚴重失眠,引發肌肉及神經痛令他失去求生意志。進入公立醫院並沒有為他減輕身心痛苦,疫情期間,又不能與家人見面,十分無助!我們看見爸爸這麼折騰,極感沮喪難過,壓力沉重。」此時,Serin憶起善寧會,並尋求外展家居護士的協助。經評估後,父親安排以「住院資助計劃」入住善寧之家。
關顧身心需要
針對黃伯伯的不適徵狀,醫生為他處方止痛藥,還安排氧氣機,為他提供高純度氧氣,紓緩不適。得到適切的照護,黃伯伯的病情緩和,呼吸暢順,不再感到痛楚,且不再失眠,抑鬱情況亦大為改善。
身體的不適可透過藥物處理,心靈的安穩需要家人同行。「我們選擇善寧之家其中一個主因,是這裡充滿『溫情』,醫護對病人很有愛心。院舍鼓勵24小時陪伴。父親步入臨終,餘下的時間不多,我們十分珍惜與他最後共處的時刻。他見到我們輪流陪伴,心情開朗很多!」Serin指院舍環境恬適,所以每天都會帶父親到花園親近大自然,享受鳥語花香和和煦的陽光,緩和身心。
Serin指父親已步入臨終,家人十分珍惜與他最後共處的時刻。
父親能有尊嚴地、在充滿愛的環境下圓滿人生,Serin坦言沒有遺憾。
關顧生活質素
回憶當初選擇紓緩治療,Serin和家人均認為這是最正確的決定。然而,她感觸大眾對紓緩治療的認識太少。她指父親已步入晚期,希望的不是勉強續命,也不是刻意縮短壽命,只求他感到安舒:「晚期病人都應該擁有生活質素。紓緩治療不僅處理父親的身體不適,還減輕我們不必要的痛苦,並關顧我們的心理需要。如臨床社工為我們提供善別輔導,透過『四道人生』(道別、道愛、道歉、道謝),不僅幫助我們正面看待死亡,也讓父親有尊嚴地、在充滿愛的環境下圓滿人生。」
人生是不斷經歷相遇和離別的過程。三年前母親離開,今天面對父親即將告別,Serin上了一課沉重的生死教育,從中亦令她對人生有深刻體會,明白人生無常;又因「無常」,故她和家人更會活在當下,珍惜所有。對於人生追求的,既盡全力,也要懂得放下,他日當自己面對臨終時,回顧一生也不留遺憾。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