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六成人母 為育兒棄追夢、社會質疑致情緒爆煲 靠發展才藝尋回自我

中六成人母 為育兒棄追夢、社會質疑致情緒爆煲 靠發展才藝尋回自我

中六成人母  為育兒棄追夢、社會質疑致情緒爆煲  靠發展才藝尋回自我

【獨媒報導】「Sorry,Sorry,對唔住啊⋯⋯」面對照顧嬰兒的壓力、餵母乳帶來的身體不適、旁人的不理解、對自我價值的懷疑等,電影《虎毒不》中的新手媽媽阿貞(談善言飾)不只一次落淚,向手中的女嬰道歉。早在17歲時已成為人母的 Sharon 感嘆,電影中有許多幕勾起她的回憶,尤其是她曾因為年紀太輕,被逼與女兒骨肉分離:「當時我都好自責,想畀最好嘅嘢佢,但總會質疑自己唔夠好⋯⋯」

為證明自己有能力把女兒養大,Sharon 在中學畢業後拼命工作、搬離原生家庭,卻在壓力累積下逐漸迷失自我,一度情緒爆煲,要尋求心理輔導。幸好,她在不同機構支援下,透過學習藝術和參與同輩活動,慢慢重新認識和找回自我。

現時,Sharon 是「年輕媽媽會」成員之一,在慈善機構「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的協助下,與其餘70位年輕媽媽互相支援。青躍總幹事易君璧(Megan)說,創立「年輕媽媽會」是期望為年輕女性重新探索自我價值:「媽媽只係人生其中一個身份,唔應該阻礙佢哋去發展自己嘅人生、夢想,或者阻礙佢哋想追求嘅嘢。」

支援年輕媽媽群體超過十年的 Megan 觀察到,坊間雖有不同團體願意協助意外懷孕女性,但在資源零散及缺乏政府資助下,難以像台灣般提供「一站式」的支援系統。她說,青躍希望能向這目標邁進,並將在下周四(4月17日)舉辦《虎毒不》慈善放映場,盼籌集善款繼續支援工作,同時讓大眾透過電影了解一眾媽媽的心聲。


青躍總幹事 易君璧 Megan(左)、青躍「年輕媽媽會」成員 Sharon(右)

骨肉分離感自責 學做母親只怕「不合格」

Sharon 在17歲時意外懷孕。她最初想終止懷孕,但一直沒有膽量,直到家人得知她大肚時,Sharon 已經懷孕30多周——她記得母親當時表面冷靜,但內心大概百感交集,因為母親年輕時也是意外懷孕生下 Sharon 的。

後來,Sharon 住進宿舍,並堅持挺著大肚應考中學文憑試。「終於捱到佢出世!」見到女兒順利出世一刻,Sharon 既開心又忐忑,但隨即要面對骨肉分離之痛——因年紀尚輕,Sharon 被要求把女兒送到一個機構暫託,只好盡量在工作以外都抽時間探望女兒。為此她感到十分自責:「點解要我同 BB 分開,係咪我未有資格做媽媽?」

為了把女兒接回家一起生活,Sharon 開始努力證明自己能夠成為「100分媽媽」——學習換尿片、盡量餵母乳、「月都未坐完」就打第一份工賺錢⋯⋯雖然一切都不容易,但 Sharon 笑說當時只想將最好的給予女兒。幸好她亦如願以償,在女兒滿11個月大時,終能把她接回家。

生活如戲 提醒媽媽做好心理準備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在《虎毒不》,導演陳小娟幾乎將所有成為母親後的「最壞情況」,都放諸在主角阿貞身上——千辛萬苦擠出母乳卻被輕易倒掉、找不到合適的託兒人選且求助無門、對產後身型感到焦慮、想透過工作找回自我卻不被丈夫理解⋯⋯

Sharon 的處境與阿貞不盡相同,但她形容電影情節和對白寫實,不少類似的情境曾發生在她身上——被別人倒掉辛苦擠出的母乳,她只覺得無奈和不被理解;為了上班賺錢,她要四處尋找育兒服務;她也很愛女兒,想給女兒最好的東西,但不希望「湊女」變成人生的唯一目標,而是有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


粉色櫻花、橘色秋葉、七色彩虹⋯⋯在 Sharon 的社交媒體上,貼滿了各式各樣的和諧粉彩作品。Sharon 從小已經熱愛藝術,除了會參加話劇表演、合唱團等,也曾到幼稚園當實習生,夢想將來也能成為幼教老師。不過,意外成為「年輕媽媽」令她一切計劃被打斷。為了賺「奶粉錢」,她當上售貨員,卻感覺失去了自我,甚至是「虛度人生」。

看畢《虎毒不》,Sharon 感嘆:「未做媽媽或者準備做媽媽嘅人都好適合睇,因為套戲可以畀你一個心理準備,話畀你知『最壞的情況就是這樣,你準備好了嗎?你究竟有沒有勇氣去承擔這個生命? 」她亦相信,電影能帶給其他家庭角色「新發現」,或有助改進家庭關係:「原來我(作為家人)做咗呢件事,會令媽媽有呢個情緒或者擔憂。」

《虎毒不》劇照

「年輕」成標籤 遇質疑易鑽牛角尖

除了面對上述困局,年輕媽媽更大的壓力來源,是要背負「年輕」的標籤。Sharon 試過在餐廳吃飯時,女兒吵鬧扭計,旁人見狀就責怪她:「都話年輕人唔識湊小朋友啦!」她亦試過在好天日子,帶著女兒外出散步時,被路人質疑她沒為女兒遮擋太陽:「其實我可能行十分鐘,已經入咗商場。」她不明白,為甚麼類似情況發生在年紀較大的媽媽身上時,她們不會被罵:「因為佢係阿姨,我就係小妹妹?」

Sharon 的遭遇並非孤例。青躍總幹事 Megan 說,有些年輕媽媽的情緒困擾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或抑鬱,要接受藥物治療:「學校老師、家人父母等身邊嘅人會對佢好多評價,咁佢就會更加想做好媽媽。但當有人同佢講『你做得唔夠好』嘅時候,佢哋嘅情緒就會陷入好差嘅狀態。」

電影中有一幕,是醫院給了阿貞一張表格,讓她評估自己有沒有產後抑鬱。Sharon 嘆,自己也填過該份表格,但當時不敢圈出真實數字,因為害怕若被評定為產後抑鬱,會影響她與女兒重聚。不過如今回望,她自言當時應該屬輕度抑鬱,時常因工作上的小事影響情緒,又曾因女兒在暫托期間感冒,緊張得哭了:「係咪因為我冇能力帶佢回家,所以令佢咁容易就感冒?」

《虎毒不》劇照

如果以1至10分來比喻,Sharon 認為自己在產後的壓力指數可達8分,而且無人可以傾訴——中學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她懷孕了,而且父母要求她不要對外提及自己有女兒;一些機構義工會跟她傾訴,但不會深入地聊天,她和同事之間也不會談私事。漸漸地,Sharon 因工作、育兒、原生家庭等問題累積壓力,要主動尋求心理輔導。

建立互助網 找回自我不再迷惘

青躍是協助過 Sharon 的慈善機構之一,包括提供心理輔導、邀請她加入「年輕媽媽會」、參與身體律動及實習生計劃等活動。她說透過活動更加認識自己,抒發感受和情緒之餘,也很開心能認識更多同輩朋友。

香港有各式關注女性議題的機構,其中青躍於2011年成立,目標是支援年輕女性發揮潛能。Megan 說,自她2013年入職初期,已偶爾接到有關意外懷孕的求助電話或短訊。最初她不明白,青躍只是一間非政府資助的小型機構,為什麼女生們會打電話過來?但漸漸地,Megan 意識到社會缺乏有關支援,遂與數位在前線工作中認識的懷孕女生或剛生下小孩的年輕媽媽,組織了一個小組,互相交流資訊,例如入院時有什麼要準備、產前產後如何照顧自己等:「當時好純粹地諗,既然未有人幫到佢哋,不如佢哋自己互相幫助。」

小組成立初期只有少於十人。隨著年輕媽媽人數不斷增加,青躍在2016年正式成立「年輕媽媽會」,提供領袖培訓、協助她們籌劃活動,Megan 盼這群媽媽提升自我能力和價值之餘,亦能找回和照顧「媽媽身份」以外的自己:「佢哋有用緊坊間唔同機構提供嘅家庭服務、親子教育等,但喺服務當中,佢哋仲係仍然扮演一個媽媽。嚟到青躍,佢哋唔再只係媽媽。」

「年輕媽媽會」的活動中,約八成活動都是專為媽媽而設,只有極少數是親子活動。在活動中,青躍會談及性別分工、性別定型等議題,「畀佢哋有個自我覺醒,反思返佢喺家庭、學校甚至朋友圈中,可能都經歷過被定型、被標籤。例如『男主外女主內』,但其實佢哋唔係咁諗,佢哋都想有自己事業、想學更加多嘢 build up 自己。」

「年輕媽媽會」目前有約70名會員和6名領袖,只要是25歲以下的媽媽都能申請加入。Megan 說,很多女生因年輕時已成為人母,與原本的生活圈子脫節,希望透過「年輕媽媽會」為她們尋回朋輩支持:「唔係(嘅話)其實幾孤單嘅。」


青躍團隊中雖有註冊社工和輔導員,不過 Megan 提到後者人數較少,希望未來能增聘人手。

盼社會不再存偏見 「一站式」支援更全面

成為媽媽後,Sharon 接受過不同機構支援。她認為,坊間有很多側重娛樂性質為主的親子活動,不過針對媽媽的心理輔導或情緒支援服務則較少和難以尋找:「通常要你自己主動尋求。」此外,她期望大眾對「年輕媽媽」的觀念可以更開放:「唔求佢理解我哋,只係想你當我係正常人。」

Sharon 亦提到,坊間雖有不少為媽媽而設的興趣班,但社會仍缺乏對照顧者的系統性支援:「我試咗咁多嘢,有和諧粉彩、婚禮頭飾、糖霜曲奇、DIY 滴膠飾物,但冇樣精⋯⋯我會覺得,(機構)好似畀咗我好多探索機會,但我唔知道邊度可以獲得讀證書課程嘅機會,就算搵到都冇錢報讀。」青躍的數據顯示,超過九成年輕媽媽的經濟依靠都是伴侶,Sharon 直言希望日後可獲資助報考專業證書課程,幫助她將來就業。

Megan 則觀察到,坊間雖有不同團體願意協助意外懷孕女性,但在資源零散及缺乏政府資助下,難以像台灣般提供「一站式」支援系統。因此,青躍期望未來在資源許可下,能發展一站式的意外懷孕支援服務,為更多年輕女性提供不受批判的安全空間,從中協助她們自主作出最合適的抉擇,在困境中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在朋友鼓勵下,Sharon 近年正學習日本的新興藝術和諧粉彩(Pastel Nagomi Art),並修讀了相關課程:「好似有少少安慰,接近返我想做嘅嘢。」

***

青躍慈善放映會《虎毒不》

說起「母親」,大家總愛說「為母則強」。青躍在與年輕媽媽同行的日子中,深明要成為母親是何等困難。年輕的她們要成為孩子強大的後盾,更是殊不簡單。新手媽媽一路走來,也許會被旁人指責「不成熟」;或許因人生軌跡和年齡相近的朋友大相逕庭,彼此漸行漸遠。我城的社會制度,又未必足以好好承托社經地位不高的年輕媽媽。

是次慈善放映會,我們邀請到《虎毒不》導演陳小娟及年輕媽媽前來。兩位媽媽將會分享在「母親」身分背後,那些摻雜在柴米油鹽、奶粉尿片之間的苦與樂。藉着電影《虎毒不》上映,年輕媽媽有故事想說。

日期: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地點:高先電影院(堅尼地城)
時間:7PM

慈善門票(設映後45分鐘導演與青躍年輕媽媽分享環節):
1張 HK$380|2張 HK$700

贊助門票(贊助本機構的年輕媽媽會員及其家庭欣賞慈善場電影):
1張 HK$280

1張慈善門票+1張贊助門票:$600

報名連結:https://bit.ly/4cfYTpA

是次電影放映會,不設預先劃位,敬請提早15分鐘到場以訂票電郵換取入場戲票。座位按到場先後次序隨機派發,請按票上座號入座。希望同坐的朋友可一起換票,相連座位換完即止。

電影《虎毒不》
導演:陳小娟
片長:111分鐘
語言:粵語(中英文字幕)
級別:I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