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高手在民間】村民家傳端午糭食譜 傳承民間手藝

【高手在民間】村民家傳端午糭食譜 傳承民間手藝

端午未到,元朗村民兼鄰居賴太邀請到她家包糭子。眾多弟妹之中,只有賴太跟媽媽學習包糭。「現時全家得我一個會包糭,因為家人都遷往城市,只有我仍住村屋,大廈單位空間狹窄,怎能把食材都一一攤出來慢慢包?」

包糭子看似簡單,實則功夫重重。單是餡料內的五花肉,就要用醬油,糖,五香粉和玫瑰露放雪櫃醃兩晚。蝦米先用香蔥爆香,加入預先烤焗的花生一起搞碎,再加糯米搓成一顆顆放雪櫃一晚;黃豆和糯米需放雪櫃泡一個晚上,再加入鹽巴,雞粉,和五香粉提味。

195793384_2886709864786934_1675101555830276978_n

賴太堅持要用原隻黑色鹹蛋自取的蛋黃才有蛋香味。包糭的葉要先洗後烚,賴太提醒一定要把葉子的柄頭去掉,否則包的時候會刺穿葉片。然後在葉面掃上一層油,這樣糯米在煮熟後才不會黏住葉片。賴太包粽子的食材全購自元朗市和錦田市的街市和雜貨店,有出售竹葉和水草這些舊式乾貨店已買少見少,原來元朗人在採購食材上已算便利。

197728253_2886709974786923_6409748361007444208_n

包糭又是另一門手藝。手先攤開,放上第一片葉子,慢慢在葉面上添加餡料後,在旁邊加上第二片葉上下摺角, 再倒放掌心呈荷包狀,然後繼續加入糯米使其飽滿,最後加上第三塊葉封口,用水草或棉繩上下綁實。如手掌手指活動不靈光,餡料很容易散落一地。糭子包得太過鬆散,烚煮過程無法令餡料跟糯米味道互相融合,也影響風味。差不多每年都會包粽的賴太固然掌握自如,「但還是比不上住在隔壁的老婆婆,她們包的糭的對角是完美對稱的!我偶爾還是會跟她們拜師」賴太謙道。

傳統農村做法會燒柴煲水把粽子烚上幾個小時,現在賴太用壓力煲把烚煮時間壓縮到40分鐘。才算大功告成。

192661768_2886709938120260_1885593551708317824_n

「是次花了兩百多元買糭子餡料,已經能做出十幾二十隻跟家人分享。但市面原來有兩隻糭子賣四百多元的套裝!」賴太表示驚訝。然而,糭子的價值不單只為吃,而是在包粽過程中,包裹著對食材認知而掌握的自主性,再以代代相傳的手藝和味覺,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