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陳太(化名)是一位家庭主婦,與丈夫、兩個兒子及老爺奶奶同住,一家六口的起居飲食都由她一人打理,然而最大挑戰是照顧87歲的奶奶。奶奶行動不便,兼患有認知障礙症、有行為問題。基本上陳太餵奶奶吃東西,她吃甚麼便吐甚麼,帶她如廁、換尿片時都十分不合作。她形容每一天都好像與奶奶上演困獸鬥,不懂得如何真正照顧對方。終於有一天,陳太因為奶奶表現不合作,一時意氣下摑了她一巴。
陳太掌摑奶奶後內疚不已,聲淚俱下,後悔萬分。這一巴掌亦令她驚覺自己照顧壓力已大得達到臨界點,需要尋求協助。
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全護通接到陳太求助個案後,安排社工與她傾談,做照顧壓力評估,協助對方重整照顧者的角色。社工安排婆婆在日間護理中心接受暫託服務,並分擔陪診等照顧工作,好讓陳太能有時間處理家中事務、接孩子放學或只是單單放鬆休息。中心亦安排物理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評估婆婆進食及行為問題情況,讓陳太了解奶奶的病情,明白長者的行為問題背後其實並非刻意與她作對。陳太還參加了全護通照顧者支援中心「鬆一Zone」的興趣小組和護理講座,建立社交生活之餘,又可提升照顧技巧,使照顧時能更得心應手。
得到全方位的支援,婆媳生活都大大改善,尤其是陳太的照顧壓力紓緩了不少,由「苦瓜乾」變得重現笑顏,重拾 Me Time(私人時間),現在更以同路人的身分支援其他照顧者。
「鬆一Zone」不時為照顧者舉辦講座,教授照顧技巧及疾病知識等。
喘息服務讓照顧者享 Me Time
靈實全護通營運總經理周樂明表示,很多時照顧者只顧著照料長者,傾向把照顧工作一力承擔,反而忽略自己的需要。「要照顧者離開長者一段時間去參與活動,對他們來說會覺得很奢侈。所以很多時照顧者來向我們求助時,可能真是差不多爆煲或已經爆煲。」
喘息服務正是被視為有效減輕照顧者壓力的方法之一。所謂喘息服務是指為被照顧者提供短期照顧服務,包括各類上門或中心暫託服務,並配合情緒支援、照顧技巧訓練、休閒活動等,從而讓照顧者暫時放下照顧責任,重整身心。周姑娘稱除了為照顧者提供情緒輔導外,協助他們提升實務照顧技巧同樣重要。「當照顧者掌握照顧心得,壓力自然減低,並有助重拾魄力,提升自信照顧長者。」
制定照顧者為本政策 帶動非正規支援
面對照顧者壓力沉重的問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賴君豪認為,當務之急是政府應加強喘息服務,讓服務更多元化、更彈性和可及性。「人人也有機會成為照顧者,這個角色很多時無法選擇,卻非常重要。照顧者與所有人一樣,都需要各方面的生活和個人發展。」
政府在今年六月公布《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報告,建議從四個方向支援照顧者,包括社區承托照顧者、提升照顧者能力、多方協作及確保照顧者支援措施的可持續性,建議支援模式分為提升照顧者能力、鼓勵家庭和非正規支援,以及服務整合的協作模式,並就此提出11項建議。
賴君豪強調政府需要擔當「倡導」角色,並設立明確機制、時間表和提供相應資源落實政策。另一方面,政府有一個很重要角色搭建平台推動社區和跨界別支援,從而達致「正規介入帶動非正規支援」(formal intervention leads to informal support)。
社聯認為,政府在推動照顧者支援上的角色責無旁貸,但不只是政府責任,也有賴社會各界付出和承擔。只有通過政府與社會一同努力,才能共建照顧者友善社區。
【延伸閱讀】《社情》照顧者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