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相愛相親》:學懂謙卑,接受自己

《相愛相親》:學懂謙卑,接受自己

《相愛相親》應該是張艾嘉言志的電影,希望透過由她自己擔綱演出的退休教師面對的女性中年危機,探索親情和人生意義。

女教師退休後生命掛了空,幾十年夫妻感情生活日趨淡泊,索然寡味。在電視台工作的女兒經已成長,渴望獨立自主,甚至打算搬出去和一個做歌手的浪子同居,母女出現恆常的世代矛盾。百無聊賴,她希望透過將逝去的母親骨灰與葬於郷間其實已婚其後邂逅她的母親重婚恩愛一生的亡父遺體合葬,因而出現跟大媽搶墳的爭執。因著女兒的報導,電視台的所謂「真相」節目乘機打蛇隨棍上,把事件當作真人騷大事報導,滿足普羅大眾消費人家苦痛的觀奇心態,增加電視台的收視率。

張艾嘉著意的主題並無新意,主角的處境很難打動人心,甚至可說是小題大造,女教師的執著很無謂,但意外地我在電影裡卻發現佳章。如果張艾嘉以此為主題加以發揮,整部電影的內涵和層次肯定截然不同,文學價值和藝術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主角應該是那個被搶墳守著丈夫遺體的老婆婆,她與時代徹底脫節,一生都活在自己的舊世界:貧窮、愚眜、落後,生存的唯一意義,就是執著於對早已背叛變質的丈夫的情感依附,殊不知完全是一廂情願,直至被迫面對現實,才幡然大悟,終於同意讓出遺體,好教張艾嘉完成心願,將亡父和份屬庶室的亡母骨灰合葬。

老婆婆的戲份不多,但短短幾場戲,卻極具震撼力,扣人心弦,令我沉思。她根本不像演戲,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老人在你面前剖現她的一生和時代,側面反映中國大陸的百年凔桑。她生於戰亂,自小家貧,沒受教育,十七歳便出嫁,未幾丈夫便離家出外謀生,從此便不再復返,直至丈夫死後才將遺體送回故鄕安葬。因為丈夫多年都有寄信和給予家用,像舊社會絕大部分的傳統婦女一樣,她認定夫妻關係一生一世,此志不渝。

在張艾嘉家裡,她才看到幾十年沒見面的丈夫及庶室的遺照,既陌生又熟悉,一面惘然。最殘酷的是,張艾嘉女兒男友好心,用電腦合成她與亡夫的照片寄給她以紀念,殊不知天意弄人,收信時滂沱大雨弄濕照片,她用布抹乾卻連丈夫的容貌也抹掉了,晴天霹靂,教她悲痛欲絕,終於接受天意,放棄自己一生之執著,但時日無多,前路茫茫,生存再也沒有意義,恐怕活下去的時候也不多了。

一個人的生命意義,存在地說,其實也是身不由已,並非全然自己決定的。我們被拋擲到世上,先存的社會歷史條件早已決定和限制了我們的抉擇自由,最有自覺意識的智者,也不可能超越時代的限制,何況一般的無知大眾?命運弄人,相信沒有人可以例外,我們只能學懂謙卑,接受自己,體諒別人。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