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以失蹤少女燕琳為背景的鮮浪潮短片《Time, and Time Again》,因未能在放映前獲准映證而取消放映。同樣為本地電影人搖籃的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今屆公開組「特別表揚」作品《與亂世共舞》,亦因導演拒絕應電檢處要求刪改而取消放映。
導演郭頌儀向《獨媒》表示,短片去年3月已曾獲准映證並進行公映,惟去年12月《電檢條例》修訂後再送檢,被要求刪改含「resist unjust rules」的英文字幕,當局稱相關陳述暗示港府以不公條例管治港人,令他們要盡力反抗不公義,亦煽動觀眾對港府的憎恨。郭指相關句子是全片重要訊息,措辭曖昧卻仍被視為影射政府,無法接受修改,亦不認同電檢處指控,故選擇不作放映。她亦透露自己另一套有關疫情的短片送檢三個月後才獲批,嘆現時紅線模糊、審查時間可無限延長令創作者困惑。
去年頭曾過檢並作公開放映
《與亂世共舞》(下稱《與》)由郭頌儀導演,ifva的簡介提及:「一個不明來歷的女孩來到城市,漸漸輕得如空氣般漂浮。在亂世的黑夜中,我們是否只能有如幽靈般活着?」
郭頌儀向《獨媒》表示,此作品源於前年香港文學評論學會邀請她以「香港文學」為題拍攝,她遂訪問本地年輕創作者關於「亂世」的想法,又邀請他們進行創作,並請來編舞者把文本轉化成肢體動作和舞蹈,短片主要由訪問和舞蹈構成。郭透露,短片於去年2月送檢,約兩星期已獲准映證,並曾在饒宗頤文化館、兆基創意書院等進行公開放映。
再送檢被要求刪兩英文字幕 指誤導觀眾以為港府不公令市民反抗
郭頌儀其後報名參加第二十七屆ifva比賽公開組,作品成功入圍,最終獲「特別表揚」獎。作品原定今年3月進行放映,但因疫情延至7月。
郭表示,因要再次放映,《與》於去年12月透過ifva再次送檢。惟此時《電檢條例》修訂已通過,要求檢查員須考慮影片上映會否「不利國家安全」,商經局局長亦可因國家安全的考慮延長就影片作出決定的時限。結果這次送檢逾4個月才獲電檢處回覆,並要求她進行刪改才能放映。
郭引述電檢處要求她刪去兩處英文字幕,包括一段訪問:「After experiencing the pandemic blues, as I know, the social movement is a trigger event… The government uses restrictions to clamp down on protestors」,以及影片結尾的文字:「We covered all over with cuts and bruises, but we can only keep holding on, strain every nerve to resist unjust rules.」該段文字的中文為:「縱使遍體鱗傷,也只能盡力抵抗,盡全力起舞。」
郭引電檢處指,相關內容含沒有根據的陳述,可能誤導觀眾以為香港政府以不公的方式行事並濫權限制示威,亦暗示香港政府以不公的條例和法規管治香港人,以致他們一定要盡力反抗不公義。電檢處又指,該些陳述能煽動觀眾對香港政府的憎恨,及/或性質具煽動性,因它們慫使他人不守法。處方並引條例及檢查員指引中針對國家安全的內容,指刪剪相關內容是得到授權。
無法接受結尾曖昧仍要修改:直接從意識形態去judge你
郭頌儀表示,送檢前曾想過訪問直指「政府遏止示威者」或不能過檢,並曾考慮修改當中字眼。但她形容結尾部分較曖昧,只談及「resisit unjust rules」,當局卻仍認為是影射政府的不公義,「冇諗過用一啲比較曖昧嘅句子,都會直接從意識形態去 judge 你有誤導成份」。
她續指,結尾的文字是全片訊息,較為重要,無法接受修改,亦不希望削減作品的完整性。加上她不認同電檢處指片中陳述為無根據和誤導,就更不欲妥協,「覺得有少少改咗,就好似某方面認同咗佢嘅說話」。故即使對無法公映感失望,亦決定不作放映。
郭表示,明白《電檢條例》修訂後,當局一定對任何有反抗意識的內容都較敏感,只是她始終覺得紅線模糊,「要自己去估」,令人無所適從。她又指,片中大部分由舞蹈構成,沒有對白但有不少意象,而電檢處現時「好似搵唔到其他位叫你改,見到最尾一句有反抗字眼就叫你改」。
疫情短片送檢三個月始獲准映 無限延長時限令創作者困惑
這並非郭頌儀首次面對新修訂的《電檢條例》。她早前一套由歌德學院基金資助、「動態Rolling」節目短片《四月的變奏》,於2月中送檢三個月後,5月19日才獲批。她估計因片中主角對防疫政策表達不滿,故電檢處需時審批,但終因短片主要反映疫下香港死氣沉沉的氛圍,沒有強烈反抗意識而獲准放映。
郭無奈指,以往條例規定當局一定要在28天內作出決定,但經修訂後可無限延長,令創作者感到困惑,「根本唔知幾時先知條片過唔過到」,「等得嚟都已經過咗screening個期」。即使她送檢時表明想一個月內進行放映,電檢處亦不會理會——她當時多次向處方查詢進度,均獲回覆因疫情關係延遲,但同一節目另一套記錄片比她遲送檢,卻在兩三星期內獲批。
或尋求線上放映 望繼續創作
郭頌儀表示,起初也想過低調處理取消放映一事,但最後決定公開,是因為「想其他人知道而家電檢條例發生咩事」。她綜合同行經驗,估計現時若只是陳述社運發生或對社會事件的情緒仍可過檢,但具反抗意味或煽動性的內容則會被要求刪改。她手頭上還有一部剛完成的作品,將會送檢,但若遇困難或會選擇線上放映。
雖然空間收窄,但郭頌儀仍望繼續創作,「創作本來都需要喺限制下作出突破,影像創作本身就係用嚟 translate 一啲無法言明嘅情緒同感受」,「就算最後唔畀出,都會有作品自己嘅意義」。
送檢4個月後要求修改 評判讚視覺有詩意具思考空間
ifva 回覆《獨媒》查詢表示,《與》原訂今年3月公映,並於去年12月28日與其他作品一同送檢,惟戲院因疫情於1月起關閉,故一直未獲任何准映證。ifva 後延長申請,於4月25日通知電檢處將於7月頭公映,處方遂重啟審批程序,ifva 並於5月5日收到電檢要求《與》作修改方可放映的信件;其餘短片則於5月26日全數獲得准映證。對於郭頌儀選擇不作刪改的決定,ifva 表示尊重。
翻查今屆 ifva 公開組比賽評審會議紀錄,評判指《與》具實驗性,運用不同意象,「將抽離的元素置於現實之間,訴說現今紛亂的時代」,片中如舞者破繭而出、在春秧街跳舞等,有很多令人思考的空間,在視覺的處理有力而有詩意,美術亦十分細緻。有評審表示,雖談不上很喜歡這部作品,但欣賞它要表達的信息。
電檢處則回覆指,不會就個別影片的申請及結果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