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中窺現實——專訪《淘汰遊戲玩謝你》編劇導演:笑,沉重,再一笑置之](/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劉浩翔、梁嘉傑(十仔)
(獨媒報導)斗室之中,三人一組,長期接受各項訓練:迎新營、真人騷、選秀節目等環節層出不窮,三人合作生存的同時又要爭取獨贏。斗室之外,只得一人冷眼旁觀,像無形的手操縱三人博弈。像一個現代的羅馬鬥獸場,這間公司裡的三名員工在一輪又一輪的淘汰遊戲中掙扎求存。
這看似荒謬的設定卻影射了現實,校園中、職場裡的我們,在這樣的淘汰遊戲中嗎?甚至,我們的行業、族群和社會,在這樣的淘汰遊戲中嗎?若然,我們會生存還是被淘汰?
嘗試解剖現代社會的規則,iStage劇團藝術總監劉浩翔任導演,搭檔編劇梁嘉傑(十仔)帶來了舞台劇《淘汰遊戲玩謝你》。製作團隊藉一齣荒誕喜劇,為殘酷的現實裹上笑料的外衣,寄望觀眾開心地笑過之後,思考自己生活的社會,品到一絲沉重,看穿悲與喜不過是一體兩面,最後一笑置之。
結緣演藝,接受荒誕劇的滋養
劉浩翔和十仔在演藝學院讀書時是同窗。劉選擇主修表演,他稱自己是「糊裡糊塗」,懵懂地選擇這個專業。倒是讀書的五年時光中,他接觸到不少優秀的劇本和製作,讓他領略到戲劇的深度和魅力,於是想要投身其中。
十仔自嘲當年會考成績不理想,朋友遞來一張演藝學院的申請表後打開了戲劇的世界。彼時,戲劇學院僅有表演系和導演系可選,他稱因身邊青年才俊眾多,起初極爲不適應——「講靚仔,又唔夠,Elton(劉浩翔)靚仔過我喇;講大隻,我啲同學更大隻喇;有啲又年長啲嘅,甚至真係入過劇團,再入返學校讀書。」此後,戲劇學院開設了編劇系,他便有了發揮才華、表達自我的機會,並成爲演藝學院編劇系第一届畢業生。
自80年代起,香港的黑社會電影發展蓬勃,其中多是充斥政治隱喻的犯罪片。十仔回憶九十年代受這類影視作品影響很大,卻發現它們的鋪排大多十分嚴肅,荒誕元素更少。他稱讀書時接觸荒誕劇《等待果陀》,被它莫名其妙的幽默感給吸引了。於是初入行的他,萌生將黑社會電影與荒誕劇結合的想法,寫出《專業社團》,並於1997年搬上舞台。《專》是一齣由劉浩翔主演的喜鬧劇,講述一個散仔進入黑幫,過五關斬六將,在社團中求上位的故事。
《專》在笑鬧之餘展現了校園政治的角力,透著荒誕劇的味道。十仔透露《專》公演時,前輩在觀演之後評論道,「哈,呢位同學,寫我哋啲嘢落去」。劉浩翔則淡然一笑,認為學生的閱歷有限,校園已經承載了大部分勾心鬥角的故事,身在其中的人難免將學校的故事影射其中。
二十多年前的他們或許並未意識到,這齣二人畢業後不久合作的作品,可以給未來的自己以靈感,並催生出另一個故事。
「只係唔想差過以前,原來都唔係咁容易」
時過境遷,社會加速運轉,個體被壓縮到無法喘息。剛出世的嬰兒、學步的稚童、勤力的學生、工作的職員……可以説無一不在競爭之中,不是我甩開別人,就是別人抛離我。生存遊戲類的題材被寫入電影和電視劇之中,十仔談起上年席捲全球的Netflix原創劇《魷魚遊戲》,認為此類題材若在二十年前看來是科幻,可如今已成為指涉現實的範式。
構思劇本時,十仔看到一檔綜藝節目,節目組要求一群學生站在運動場的起跑線上,聽從指令向前邁步:父母皆是大學生的同學向前一步,曾經出國旅行的同學向前一步,有留學計劃的同學向前一步……突然,槍聲一響,同學就站在不同位置起步。他震驚於人與人的競爭可以如此超前,看似同窗只是比拼成績,實則要較量家庭的一切。
不同於其他作品採用的殘酷敘事,iStage劇團交出了《淘汰遊戲玩謝你》這齣喜鬧劇來探問現實。十仔沿用《專業社團》的人物框架,將走向沒落的社團成員放入一間公司,透過真人騷、生存遊戲等環節,重新訓練他們,逼迫他們生存。這些社團成員在合作的同時又要時刻提防同儕,千方百計淘汰隊友時,也要避免自己被他人淘汰。
更寫實的是,大部分人也許並不想過分進取。導演指劇中的一個角色一心只想留在原地,卻也絕不容易。他感慨,「你唔希望去爭取啲乜,你只係唔想差過以前啫,原來都唔係咁容易。唔好講上位喇,留得返喺度都算執返身彩了!」笑鬧和揶揄過後,痛苦和現實浮上水面。我們面對的是遊戲的淘汰,還是職場的淘汰,甚至是整個人的淘汰?
從主演變身導演,人生的歷練為作品增加了重量。劉浩翔認為自己可以抽離角色並看到隱喻,讓觀眾玩味到編劇的弦外之音,大笑之後或會沉重,再發現悲和喜不過是一體兩面,終又一笑置之。
現實與荒誕的拉鋸:任靈感流瀉
喜劇元素頻繁出現在十仔的作品之中,他稱喜感是與生俱來的。他舉了一場讀書時的戲為例,當時他飾演了一個破戒自慰又懺悔自責的天主教徒。演出時,他在原作的基礎上做了些改動,讓角色在自慰後用紙巾擦拭。當時,他全情投入以至涕泗橫流,便暗暗滿意:綵排時都未能落淚,這次演出可以一雪前恥,擺脫喜感形象了!怎知,他竟順手用同一張紙巾抹淚擤鼻涕,台下頓時爆發出笑聲,他才反應過來,明白這喜感「甩唔到」。十仔講起這個故事,繪聲繪色,導演和記者早忍不住笑,始知他的幽默感確是天賦,亦是能力。
另一邊廂,劉浩翔的喜劇才華在其全職演員時期就已顯露,包括《專業社團》在内,他四度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喜劇/鬧劇)。香港的舞台劇獎項多分別為悲正劇和喜鬧劇所設,導演則認為這頗不準確。在他看來,戲劇可以即時地讓觀眾同喜同泣,越悲的議題可以用越喜的方式與之撞擊,仿似歡愉的情節亦可以在其中找尋深刻的内核。
以喜劇應對現實,導演向後倚著,坦然地說,「唔使㩒住,都唔使撩佢出嚟」,任靈感流瀉。如若我們無往不在淘汰之中,那麼戲劇行業要如何應對這遊戲?劉浩翔給出兩個字作為答案:堅守。
記者:王佳文
攝影:鍾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