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第九屆文學季開幕 「別來無恙」透視疾病創作 鄧小樺盼繼續立足民間

第九屆文學季開幕 「別來無恙」透視疾病創作  鄧小樺盼繼續立足民間

(獨媒報導)由香港文學館主辦的第九屆香港文學季以「別來無恙」為題,於12月8日舉行開幕典禮暨開幕講座「患得患失——疾病、治療與創作」,邀請作家洛楓、蔣曉薇,以及藝術家白雙全圍繞疾病、文學、藝術進行對話,活動揭開本年度文學季的序幕。

香港文學館步入第十個年頭,文學季策劃人鄧小樺談到文學館過去幾個月「受到一啲消息嘅衝擊,有好多憂患」,但仍努力守住立足民間的夢想。她又指,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去向未明之時,一個民間自立的文藝組織是何其重要。

開幕講座「患得患失——疾病、治療與創作」:白雙全、蔣曉薇、洛楓、主持袁兆昌(左至右)
白雙全、蔣曉薇、洛楓、主持袁兆昌(左至右)

鄧小樺:文學館「受到衝擊」 盼繼續立足民間

目前身在台灣的作家鄧小樺作為香港文學季策劃人,在開幕禮上以錄像形式解說今季主題。延續近年來圍繞不同部首的形式,三年疫情過後,主辦方今年選擇了「病字部」。她思考健康和疾病的界線,身體內外的分野,並將這些元素融入策展之中,最終以「別來無恙」為題,希望傳遞疫後的溫暖。

香港文學館自2014年成立,今年步入第十年。鄧小樺回顧文學館過去幾個月「受到一啲消息嘅衝擊,有好多憂患」,但仍努力守住立足民間的夢想。她冀文學館可以感受民間文化界的寒溫和疾苦,維持文化空間。鄧小樺又指,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去向未明之時,一個民間自立的文藝組織非常重要。

鄧小樺
香港文學季策劃人鄧小樺

「癌城」——蔣曉薇談城市命運與疾病書寫

將城市與個人命運相連,是不少本土文學作品的取態。開幕講座「患得患失——疾病、治療與創作」上,作家蔣曉薇以疾病透視生活的反常、制度的墮落,以及城市的腐敗。

蔣曉薇列舉一系列作品,解釋城市命運隨時代的變化:《我城》建立了本土身分;「浮城」象徵一種不上不下的狀態;《失城》指代移民世代的到來,「沙城」則暗喻外來風暴終令城市陷落。如今,她自己常用的形容是「癌城」,我們的城市內部彷彿有大量損壞細胞蔓延生長。

她又引魯迅的《狂人日記》和《藥》,不僅見到疾病書寫中對社會現實的叩問,她亦感受到寫作人即使對革命絕望,亦不忍散播絕望的克制。西方作品中,她談到契訶夫的《六號病房》和卡繆的《瘟疫》。在蔣曉薇看來,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傷心、憤怒、敏感,或許代表著健全的機能,因為「對所有嘢有感」。

酸脹的感覺指示肌肉的位置,胃痛腹瀉證明內臟的負荷,身體的「有感」證明著我們的存在。對此,藝術家楊秀卓在講座後回應蔣曉薇,稱自己和哮喘病相處了70年,疾病證實了其存在,有時候感覺不到身體運作,直到病了、身體痛了、喘不過氣,於是知道:「我身體喺度」。

蔣曉薇的劇本《書翻地覆》早前進行了公開演讀,故事圍繞屹立青山道三十載的書店,面臨強拍收地的危機,父親身體裡的病患和店舖命運交織,亦與城市的惡疾緊緊扣連。在不那麼好的時代,聽到別人說「睇開啲,你都預咗啦」,蔣曉薇內心有些反彈,她不願接受不適以至最終麻木,而要和病痛共存,因為「我係拒絕麻木」。

蔣曉薇
作家蔣曉薇

白雙全:創作是身體在低潮和不適中的自然反應

白雙全以2015年左右陷入抑鬱低潮的剖白開啟講座,他回憶自己曾遇到睡眠困難,持續收聽歇斯底里的電台,熱衷於各類鬼故和兇殺案故事,用如斯暴力才得以安撫自己的情緒。

在身體不適的時候,他開始去法院旁聽。從觀塘裁判法院開始,白雙全發現自己在法庭空間裡很容易安靜下來,於是上了癮,「成日去法庭」。他習慣帶上筆記本和0.4mm粗細的筆,在旁聽席寫和畫。他謙稱自己作抽象畫是「亂咁郁」,隨意勾勒一些線條,再到圖案成形,加諸想像,於是將他意識與潛意識裡的感受視覺化。

白雙全展示的手稿中,文字部分會列名日期、案件編號,案件類型多為暴動案,另有一些觀察紀錄;圖案有時是庭上人的素描像,有時是圖騰式的抽象畫。隨後,他將部分作品變為金屬雕塑、大型抽象畫,亦整理手稿集結出版為《噩夢牆紙 140928 – 190701》。

他選取其中一幅《基督的新婦》作簡單解釋,中間黑色部分是個男人,他的陽具直插入右邊著白色婚紗的新娘。手稿上紀錄著案件編號DCCC901-16#30,翻查資料為旺角騷亂11人暴動案。

創作成為白雙全面對情緒低谷的自然反應。類似的經驗發生在他去特殊學校觀課的過程中,他觀察課堂上輕度和中度智力障礙的同學們,再和他們一同創作。他見到被大眾認為「低弱」的學生也有能力和教學工具互動,產生創作的行為,幫助自己理解和學習。

白雙全
藝術家白雙全

香港疫症的歷史脈絡——洛楓寫在瘟疫蔓延時

作家洛楓則聚焦香港疫症,以各類理論分析有關疾病的寫作。她首先引蘇珊 · 桑塔格(Susan Sontag)的理論,指社會對待疾病的態度、觀念及行為模式,令疾病成為一種隱喻。桑塔格對於病症的形象亦有歸納,如肺病對於作家是浪漫化的慢性病,癌症則多來自富貴人家的縱慾生活。

疾病本身區分了社群,與疾病相關的行為亦然。洛楓指出,香港三年疫情期間,各類政策加劇了歧視和分化。她觀察到社交媒體上,是否曾確診過新冠肺炎,是否注射疫苗,口罩令解除後是否戴口罩,不同程度撕裂了社群,而人與人之間亦缺乏體諒。

在洛楓看來,香港疫症的書寫向來與城市的時空脈絡扣連。T. S. 艾略特(T. S. Elliot)的作品《荒原》寫在戰後的荒誕世代,描繪了由西班牙流感中痊癒時的憂慮和對死亡的恐懼。洛楓指出,香港的新冠疫情同是發生在尚未從2019年運動中復原的社會,有著雙重的創痛。她本人亦有大量作品關於個人和城市的病症,包括禽流感、沙士、血友病、恐慌發作和新冠疫情等。

洛楓
作家洛楓

文學季為期四個月 各類活動囊括文學、音樂、視藝

今屆香港文學季的活動為期四個月,活動橫跨不同領域。創作方面有疾病書寫工作坊和新詩寫作坊;詩歌音樂會以「百病 · 叢生」為題,呈現五位詩人與音樂的碰床;「灰白質留言」展覽則將文學和視覺藝術結合,並延伸出「腦中之霧」展覽分享會。

更多詳情:https://www.hkliteraturehouse.org/literature2023

記者:王佳文
攝影:劉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