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我真係好鍾意香港,究竟有幾鍾意?鍾意什麼?「城市日記」一連10日在銅鑼灣希慎廣場舉辦「香港時地人畢業展」,透過學員自身角色觀賞不同社區,製作成一系列的畢業作品。有參與學員稱「話好鍾意香港,到底咩叫好鍾意香港」,透過參與計劃認識社區,尋找社區的好、社區的美。
學員之一、25歲許寶泠(Natalie)指自己早前一段時間陷入低潮,「搵唔到嗰個(與香港)connection(連繫)」,在偶爾發現「香港時地人」計劃,想到「話好鍾意香港,到底咩叫好鍾意香港」,故身體力行參加計劃,讓自己慢慢更了解社區,「主要想令我自己鍾意油塘多啲」。
Natalie將居住的地區製成《油塘小綠洲》,她坦言在油塘生活十多年,卻對這個地方並不熟悉。她在石硤尾讀書,現時在中環上班,油塘只是「返屋企地方」,甚至未曾到訪三家村。Natalie憶述有一次搭小巴時,聽到旁邊的菲傭姐姐說「好鍾意油塘」、「油塘真係好」,對此感到詫異「油塘有咩好呀,我真係無聽過人哋話油塘有咩好」。
她透過參與計劃,開始尋找屬於油塘的「好」,經歷為時近四個月的課程後,Natalie心態有所轉變,能夠和社區中的人搭訕,「原來我唔需要講好多嘢,只需要打聲招呼,佢就會一輪嘴講同你講好多嘢」。
另一名學員、任職室內設計的九十後鄺景樺(Lego)自小居住在將軍澳,但自言對居住的地方有疏離感,「通常去一個商場買完嘢食就返屋企,好少觀察嗰條路」。Lego反覆思考自己對將軍澳的印象,發現最深刻的地方是遊樂場,讀書時會與同學玩「埋舟」。於是他決定重回遊樂場,以日記形式紀錄當下感覺,製成《將軍澳失樂園》。
Lego遊走景林邨內各個遊樂場,發現有的已拆卸、有的被花圃及欄杆圍住、有的已變成廢墟設施殘缺,亦未見很多小朋友在玩樂,反而有街坊「曬被晾衫」。相反鄰近的寶康公園,管理的康文署更積極應對維修問題。
「香港時地人」項目統籌朱雋穎(Hedy)認為「社區故仔其實唔止得一個面向」,「睇咗嘅人,對你所講嘅社區多咗認識,我哋覺得已經係成功嘅作品」。項目主任黃淑儀(Leanne)則表示「我哋希望大家睇得到社區入面,唔係淨係得人,仲有其他動植物、其他友情共生都係社區嘅一部分」。
「城市日記」由4月5至14日,一連10日在希慎廣場9樓Urber Sky舉辦「香港時地人畢業展」,以栽種自己的社區為主題,展場中央擺放一列小型植物,兩旁掛起約20份的畢業作品,設計成日曆形式。作品除了以文字方式呈現外,亦見卡式錄音帶機、影片、手工品、自製書本及大富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