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社區、商場、藝術如何連結? 以「愛你一萬字」《贈字無限鏡房》為例子

社區、商場、藝術如何連結? 以「愛你一萬字」《贈字無限鏡房》為例子

文:Fizen Yuen 評 「愛你一萬字」

談到藝術商場,不能不提及的例子相信是K11和南豐紗廠。過去10年,前者的發展策略 ,主要是邀請外國著名策展人、或是在商場中放置外國知名藝術家作品展示為主,例如是K11 Musea去年的街頭藝術展覽「City As Studio」,星光熠熠,凝聚一眾潮人。

而後者在日本籍策展人高橋端木的領導下,發展方向則較學術性,揉合世界各地以紡織作為作品媒介、或是將現有藝術家的藝術實踐連結至紡織媒介,回應全球議題。雖然 CHAT 在去年曾策劃一個以潘迪華的故事為出發點的展覽,但整體的發展方向是否有所改變,仍有待觀望。

IMG_6094 - Fizen Yuen

在此脈絡下,南豐集團AIRSIDE商場GATE33藝文館的展覽空間,在最近兩個展覽「本土尋龍記」和「愛你一萬字」,採用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出發點:從香港文化視角出發。筆者認為,當中某些作品的嘗試令人重新想像,商場在社區中可以擔當什甚麼角色。經常有說商場進駐社區,會生產、空降一套宏大敘事,最終導致士紳化,令地區文化毀滅。將社區文化變成一種打卡,是否一定等於消費文化?這樣的結論,似乎太草率。筆者曾經在商場/商業機構工作,深知要平衡商業需要和文化之間的難處。在這些香港商業公司的結構中,策展歸策展,商場展覽歸商場展覽,兩者涇渭分明,對應的觀眾不同。然而,筆者認為「愛你一萬字」向我們展現了取得平衡的可能性。

在展覽「愛你一萬字」中,藝術家 Katol Lo 的作品「贈字無限鏡房」,可說在娛樂、商場打卡人流需要、文化教育、社區中間取得平衡,展示了資源、文化如何在「社區-商場-社區」之間流動。首先,「贈字無限鏡房」貌似是一個打卡裝置或場所,但如果來到親自來到展覽現場,會發現其概念提煉自香港醫館傳統的贈鏡文化。贈鏡文化通常見於社區老店、冰室或診所跌打醫館,用來恭賀新店開張、治癒頑疾,因此以鏡牌敬贈心意。

IMG_6074 - Fizen Yuen

而藝術家/策展人遊走在社區和商場之間的姿態,亦值得細細論述:藝術家先透過在鄰近地區土瓜灣店舖合作舉行的寫字工作坊,收集社區對餐廳的說話,例如是有食客對近期結業的哥登堡餐廳表示「有緣再見」再透過設計、美學的轉化,與該地區的傳統文化結合,轉化成可以吸引人流目光的鏡房。最後,藝術家為地區店舖手繪的牌匾,將會在展覽後回到店舖中,回到社區,作為藝術的展示。筆者因為有親人居住在土瓜灣,曾經多次在街上路過土瓜灣的「麻雀客棧」但不知其背景,卻透過作品認識這家地區店舖。整個過程展示了如何使用發展商的資源,放大社區的文化。

IMG_6079 - Fizen Yuen

閱讀這次策展的團隊和藝術家的嘗試後,我更願意相信另一個角度的可能:商場可以像顯微鏡/放大鏡,令人看見周邊社區潛藏在生活中的、容易被忽略的文化美學。將這種微觀式、社區角度的觀點經過包裝後在商場中呈現,或者可以消彌一部分商場空降新社區時帶來的影響,將一股原本有可能吞噬本土文化的力量,轉化成與之互動的力量,甚至提示觀眾:我們需要保留什麼、記住什麼。

當然,展覽不是每一個藝術家都可以和社區達致這種程度的互動和平衡,部分藝術家的作品雖然有好的嘗試,但可以更加精準地讓人看見社區。社區工作始終需要時間長年累月的日子,我相信策展團隊只需要更長的時間,會為這個地方積累出一些特別的東西。

IMG_6070 - Fizen Yuen

圖片由作者拍攝。
@ficzen

「愛你一萬字」藝術展覽
展覽日期:21/3 - 12/6
展覽地點: 九龍啟德協調道2號AIRSIDE 312號舖GATE33藝文館
Facebook專頁:AIRSIDE
Instagram專頁:@airsidehk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