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著名作家倪匡早前逝世,其好友兼作家沈西城周六出席香港書展講座,憶述與倪匡多年來的生活點滴,希望衛斯理的作品可翻譯成外語廣為流傳。他認為,有系統翻譯倪匡著作,《尋夢》、《黃金故事》、《眼睛》和《頭髮》等,讓更多人閲讀倪匡的小說,「這是紀念倪匡最好的方法」。
倪匡不但創作科幻冒險小說,同為多部電影的編劇,小說以衛斯理、原振俠系列最為膾炙人口。沈西城引述倪匡指,在150多衛斯理小說中,以《尋夢》最為好看,但可惜至今只有《老貓》有翻譯本。沈西城認為出版商應將衛斯理系列翻譯成英文,「分分鐘攞普立茲獎」。
指倪匡「五門齊」 香港無人能及
在講座中,沈西城強調,香港寫科幻冒險小說無人能及倪匡,「有佢文筆無佢天馬行空嘅構思,有佢嘅天馬行空構思,無佢嘅作家魅力嘅認對,佢『五門齊』,瓣瓣有。」
沈西城補充指,倪匡曾言《尋夢》為自己的經歷,衛斯理系列中更有三成故事來自其夢境,「唔洗分析佢啲小說啦,應該搵好啲嘅人翻譯出版,攞去美國,分分鐘攞到普立茲奬。」沈西城認為,紀念倪匡最好的方法是有系統翻譯其著作,《黃金故事》、《眼睛》和《頭髮》等同應翻譯成外語,「咁好嘅作家,點解無人翻譯做英文呢?」
認識倪匡逾半世紀 沈西城:《浪子高達》寫得最好
不過,沈西城認為倪匡寫得最好的是《浪子高達》,指衛斯理的性格反而沒有靈魂。在講座中,沈西城憶述與倪匡多年的點滴,指已認識對方52年,其中1978至1992年最多來往,當時正是倪匡生活最多姿多彩,及創作豐盛的年代。
倪匡在今月3日離世,沈西城在Facebook 公布其死訊,他透露導演吳思遠當日先後WhatsApp 及致電自己,然後才在社交網站公布,「大哥走咗,不知幾沉重⋯⋯前塵往事歷歷在眼前,尤其個段風花雪月嘅時候,我哋都好開心,真情流露,嗰時係真正嘅倪匡,真正嘅沈西城,好難再有咁樣嘅兄弟。大家攬住喺條街度飲到醉熏熏,喺尖東嘅夜街,醒嚟嘅時候捧住垃圾桶當係美女,呢啲此情此景點可以忘記呢?」
梁鳳儀邀續寫衛斯理 4日寫一本9萬字小說
《明報》後來賣盤予商人于品海,他不再刊登倪匡的政治評論,倪匡一怒之下索性停寫《衛斯理》。《勤+緣》出版社創辦人梁鳳儀邀請倪匡再寫《衛斯理》,他一本9萬字叫價18萬元,後來更加至20萬元。倪匡用了一星期便交稿,實際寫作僅用了4日。沈西城不禁說,「香港無一個作家靠寫作維生,可以咁樣攞錢,我未見過第個,張五常都唔係嗰皮。」
早在七十年代便認識倪匡,沈西城一直以「倪大哥」稱呼對方,及獲對方授權撰寫新《原振俠》。沈西城表示,倪匡一直當自己是「細佬」,又曾對他說「你過咗七十歲乜都講得,因為人哋會原諒你。」
他笑稱倪匡、亦舒兩兄妹均非地球人,形容二人性格「一個火星,一個冥王星」,倪匡一不高興便會發脾氣。另外,沈西城透露,倪匡、亦舒兩兄妹雖然已二十多年沒有來往,但倪匡曾對他稱十分欣賞妹妹。
沈西城將倪匡劃分為三個時期,首階段為住在銅鑼灣百德新街海威大廈,是「好老公,好爸爸」,其次是住寶馬山,為最精彩、輝煌年代,而晚年居住在丹拿山花園則較平淡、乏善可陳,及不再寫作。
回流後的倪匡「不再是衛斯理」 寫雜文不及陶傑
倪匡曾移民美國三藩市,十多年後回港。沈西城指倪匡回流後「已不再是衛斯理」,作為讀者難免有遺憾,認為港人現時懷緬的衛斯理已是九十年代的倪匡,「喺佢身上睇唔到以前嗰種瀟灑、個人機智同風采,淨係睇到一個對老婆非常之好嘅男士。」倪匡當時亦言,自己寫雜文不及陶傑。
在倪匡回流香港後,沈西城在詹培忠的一次飯局,重遇「倪大哥」。他感嘆對方已沒了原來那一面,指作家想法和一般人不同,「作家必須要有生活,學者可以乖,但作家唔可以乖。」
沈西城最後有感而發稱,作家的作品如果要精彩,便必須「有生活」,男作家更要多女人,「所以金庸49歲之後,都再寫唔出,平靜、無咗生活,佢只可以做《基本法》。寫小說嘅人唔可以太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