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Minnie Ho
書店清明堂(Bleak House Books)結業了。
從愛書的朋友得知消息後便打算寫一點關於在清明堂的相遇,但卻思前想後,決而不寫,後來更生出抗拒之感、放棄的念頭。在離散的時代,可能,面對人的散聚、事物的消亡,適度的麻木也是必須的自我保護機制。而且要好好寫便要好好回憶,但在今天回憶什麼失去的往昔都是難過、不捨啊。
與類似「生命的可能性」相遇
第一次認識清明堂是從報章。第一次見到老闆Albert真人是在2019年的夏天,不在清明堂,而是ACO的一個書店店主分享講座(另一場的講者是Albert的「表妺」見山書店老闆Sharon)。當時我正和中大的同學(勉強)營運一間小書店(已結束),而且暑假一過便會遇來念法律的新生活,所以在美國以律師為業的書店東主Albert確實引起了我的好奇。
那夜的分享沒有清明堂最近的熱鬧,不過要構成難忘相遇的關鍵從來都不是人多。席間,我結識了一位剛完成律師Trainee contract 實習,卻加入了國泰當空姐的中大的師姐。她說起這個職業轉變時明顯有點尷尬。但同場的人都沒有絲毫要”judge”她,驚訝的的反應。
「所以,係呢啲地方先會搵到比較體諒我嘅人。人人都話我傻⋯⋯話我浪費晒。」我記得她這樣說。(其實,要當一個unhappy, unsatisfied lawyer才是真正的浪費吧,把生命浪費。)
後來,這位師姐接受我們邀請,有夜捧著一大個bundle參加了我們書店的 “Winter on Fire”放映。那時她還語帶興奮地說她快要於離職律師樓,投入國泰的培訓。不過突如的疫情重挫般空業,有時我也會想起她,真希望她一切安好。
我記得當時的我對要念法律這回事,心情好複雜,一方面這是我的自我實現,另一方面是經歷了那個暑假,對於法律這種東西感到既失望、又無法理解。我真的要花時間、心機去讀這種「無用」的東西嗎?不過眼見Albert不當律師也可經營書店,師姐也可以去當空姐,只要還有勇氣和好奇心,我也無須過分擔心吧。雖然這樣說好像有點誇張,但對當時我困惑的心靈來說,如果不是從他們身上感受到類似「生命的可能性」的東西,我大概也不能堅持把書讀到今天。
Once Upon a Hong Kong
2020年八月,參加了一個清明堂辦的Online 讀書會,主角是Don Mak的繪本:Once Upon a Hong Kong,寫了一篇記錄(其實討論是用廣東話的,寫中文也是比較輕鬆,但BHB畢竟是英文書店,而且Albert 好像也曾透露自己閱讀中文很困難,所以決定以英文寫)。
因為分享了文章,和作者Don Mak 成了ig 朋友,原來他也是村上春樹讀者,所以特別親切。後來,我想要寄一本 Once Upon a Hong Kong到日本給我在京都留學時的老闆。我在那間Air bnb 打工時木塚女士和大仁先生已是十分體貼:得知我生病時買我感冒熱飲、又讓我和當時的男朋友免費住宿渡假⋯⋯在運動發生時,木塚女士不時pm 我鼓勵我要努力”fight for your future”; 當中大成了「戰場」時,大概是日媒集中報導最激烈的衝突場面的原故,他們也以為我住在中大,而且香港已變得非常危險,更提出讓我和家人到他們的其中一間Air bnb 房子暫住。所以,我一直想送一份禮物給他們表達謝意。
於是我問Don可否簽名,他不但答應,還為我加上插畫。那是按照木塚女士和大仁先生為我舉行「送別會」後的留影(右邊的是同在那兒打工,好像叫Junn的日本男生,我只記得當晚他喝了很多啤酒,有點醉,哈哈。)
後來繪本如期寄到京都,木塚女士很開心。
【海の向こうからのプレゼント】
先日突然に、絵本のプレゼントが届きました。送り主は、数年前までうちでアルバイトしてくれていたJennaからでした。
絵本の著者にわざわざ頼んでくれて、開いた送別会の写真の1つをイラストにしてもらったものらしいです。帰国してからというもの、様々な意味で大変な環境に置かれながらも、自分のoriginを大切にし続けていることに、勇気をもらいました。そして、わざわざ頼んでくれたこと、本当にうれしかったです。ありがとう、Jenna。
環境に負けず、日本人も自分らしく、自分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にもっと誇りを持っていいとよく思います。(但し、FreedomとLibertyの違いは、 行動は必要)
留学生達はその集合体で、まあミニチュア版の地球と同じような感じで、対話や話し合いをしながら彼らの考え方を知るのは非常に興味深いし、楽しいです。色々な気づきは、世代や性別、民族や国、立場をも超えますね。 (取自她的fb post)
我希望她會把繪本放在Air bnb,那麼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也可以看到Once Upon a Hong Kong。
善的故事在閱讀經驗裏相連
我上年寫過一篇叫「善的故事在閱讀經驗裏相連: 當村上春樹遇上是枝裕和」的文章,在後記提到和見山書店店長Judy的美麗相遇。當時沒有想到,相遇的後續會和清明堂有關。
看過購自見山的《貓頭鷹在黃昏飛翔》後,我極想讀村上的《地下鐵事件》,而Judy剛巧擁有此書,可以借給我,我們交收的地點就在清明堂。因為見山和清明堂的緣份,Judy 那時候也開始到BHB當店長。
那天話匣子的內容很豐富,因為confidentiality 的問題,我只能說討論主題是 "the possibilities and impossibilities of romance happened through a bookstore"。是一個很「東京奇譚集」、又「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又「陳慧」、又有點「東京小屋的回憶」的故事。我們還「搗亂」了放村上春樹作品的書架。那是今年八月的事,我還以為日後再有機會在BHB聽Judy說故事。
當日,我在ig 這樣寫: 「最後,竟然是一個可以引出沈重結論的感悟:如果不是店長Judy,大概見山也不會是我喜歡的見山,而我也不會更喜歡BHB了。差不多一年後的今天,又是個雨天,像這樣的雨天 ,當日分享我文章的教授已被關在獄中⋯⋯不贅。但今天機場報導可見,很多香港人都離港了。
所以更要閱讀吧。不只是因為ideas are bulletproof,也是因為閱讀能培養、保持人心的靈光 — 不被風雨吞噬的光吧。」
謝謝所有在這樣的時代,為這個城市發光的人。
謝謝清明堂,謝謝Albert。珍重。
攝:Minnie Ho
後記:
我第一本購自清明堂的書是出版於1989,1992再版,叫 “The Future of the Law in Hong Kong” 的論文集。事到如今,想到Albert 舉家返美,清明堂結業的原因,可以說是一種「首尾呼應」嗎?無論如何也是一個令人稀嘘、心痛,甚至憤怒的結局:香港失去了一個滋養人文的地方。但我要提醒自己,impermanence啊。擦擦眼淚,把美好和祝福珍而重之地藏於心底,種子已播,let go,life goes on, 勇敢面對。
「這世界上凡不滅的,都在你自己的心裡。」
攝:Minnie Ho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