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英國藝術家Jeff Murray(右)向汶萊駐香港總領事館代總領事Siti Nur Adidah HM Arshad女士
(中)及WHATZ Art Curators Fair聯合創始人Garth Grierson(左)介紹自己的作品。
WHATZ Art Curators Fair帶給我久違的酒店藝術展會經驗: 酒店房間本令人感覺很私人,如今每間客房變身為藝術品展示空間,每踏進一間房,每步進一間,即掉進截然不同的作品風格,許多藝術家都在場,親身與訪者交流。
「家居地方不大,酒店較homely,可令參觀者聯想(展示的)藝術品放在家裏,適不適合。」WHATZ Art Curators Fair聯合創始人邱冠燿對我說,WHATZ定位是較貼近人的生活(close to people)。
圖:日本藝術家Chihiro Taki在WHATZ藝博會上即場示範繪畫。
展覽地方和住宿地方同是酒店房,外地參展商可和藝術家省下費用——媲美以前香港「朝桁晚拆」:早上在房內放置待售藝術品,晚上收起,作睡覺空間。
記憶中,The 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是首個在香港酒店舉行的藝術展會,原來邱冠燿認識其創辦人Mark Saunderson十年,曾以畫廊代表和藝術經紀身份來香港參加。他說Mark數年前退休了,2020年疫情後第一個在香港酒店舉行的藝術展會,邱由參加者變為主辦者。
圖:(左起) WHATZ Art Curators Fair聯合創始人邱冠燿、Garth Grierson、陳亞昕
邱冠燿是台灣人,與拍檔陳亞昕創辦的第一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2020年在台北舉行,他們希望藝博會國際化,所以走出台灣,去年首度移師新加坡,今年來了香港。
「通常藝術產業好與不好與經濟狀況非常有直接關係。疫情前,香港是沒有人能取代,但因為疫情,現在還有政治環境,稍為起了變化。去年曾考慮香港,但拍檔覺得香港未準備妥當,故選了新加坡;今年差不多,來試試看。」
又一場香港和新加坡的比拼。近五年,無論統計、情緒和觀感,說新加坡領先香港,應沒有什麼人質疑,但邱冠燿比較兩地辦展經驗,說香港勝一籌,他覺得香港人「nicer,more liberal」,與文化有關。
「香港有較多種類的人,有來自歐洲、美國、東南亞等,故文化較solid,新加坡不同……。」
他頓了頓,小心思考用字,然後用英文回答:「 I would use the word “different”. It is the only word I would use。」
圖:Noel Chu Atelier 呈現多元化的藝術收藏,其中包括著名水彩畫和水墨大師林煥棠的作品。
他毫不猶豫說,香港很適宜做藝術事業,「香港最少未來五年仍是亞洲藝術樞紐(hub of art in Asia)。」WHATZ Art Curators Fair上月舉行,來自超過12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50位藝術家展出作品,售價港幣二千至二十五萬;參展商共有四十五個,其中十一個來自台灣,邱冠燿明言想把台灣藝術家帶去世界。
香港藝術市場長期倚重的中國內地買家,不再豪爽;香港資金、人才繼續流走,當中不乏屬中、上階層的藏家,灰暗未見盡頭;香港人口結構正在大改變,國際化不住褪減……邱冠燿,你還蠻樂觀的。
「你悲觀,因為你是香港人,我沒有那麼悲觀,若我是,就不會來香港了。」
「我是看市場,沒一個地方像香港能找到那麼多不同的人、多元文化。新加坡人不太留意藝術,他們生活方式不一樣,新加坡藏家和香港規模是天壤之別。歐洲人、美國人重視文化,因他們從小接觸藝術,台灣、內地、香港、日本、韓國也較東南亞強。」
台中畫廊國璽藝術第一次來香港參展,大概賣出十多件作品,發言人表示覺得香港收藏家對藝術作品的接受程度比較多元。同樣第一次來港參展的台灣藝術家游孟書說,香港對藝術感興趣的人非常多,對藝術的認知和想像很有深度,相比其他亞洲地區,香港是更有潛力的市場。澳洲藝術家 Lara Scolari 自 2019 年後首度重返香港參展,看到有很多新的收藏家,也有一些人多年來持續關注她,這次特意來收藏她的作品。據悉WHATZ Art Fair有意明年再來香港,惟細節有待商討。
邱冠燿相信香港人仍有錢,不過篩選肯定較以前嚴格(selective)。他直言藝術業不像以前那麼好,但不管任何地方,不管市場怎樣,總有人享受藝術,賺錢不是他們辦藝博會唯一原因。
「把美的東西帶給大眾,即我所說的生活美學,很重要。看了有水平的作品,感覺愉快,若有能力買,當然最棒,若否,仍歡迎你來欣賞藝術。」
「生活還是要過,快樂一點,不要想得太多。」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