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個人作品展演《排隊的孩子》反思社會 畫家葉雯:不會說未來很黑暗,不過混沌

個人作品展演《排隊的孩子》反思社會 畫家葉雯:不會說未來很黑暗,不過混沌

(獨媒報導)疫情時,一個個帳幕外排列著長長的人龍,等著檢測,畫家葉雯是其中一個排隊的人。她等了個幾小時,感到無聊,便開始思考:「人生都是如此,有時自願,有時被迫納入隊伍……」 回到工作室之後,她用畫筆把疫情下排隊檢測、孩子被家庭安排讀書、以及評定資格等種種現象記下,今個月6日至30日在艺鵠藝術空間與大眾分享。 

畫作之中,《入校前》取材自新聞圖片,描畫幾個年幼的小童,胸前掛上大幅QR code,證明自己健康,才可上學。葉雯說她最初看到這則新聞時「很愕然,是不是假的?為何要像貼價錢牌般對待孩子?但其實我們手機裡的QR code都是一樣,只不過無形。」

另外一幅《遠航啟幕》,勾勒一個背向觀眾的女生,離開鎖匙洞、走進未知,投射了葉雯對未來的想像:「我不會說很黑暗,不過混沌,有很多霧,我們如何撥開?現在方向不明確。我覺得留在香港的人都是這樣。」

〈遠行啟幕〉
畫作《遠航啟幕》

疫情下孩子胸口掛QR code 葉雯:很愕然,為何如此對待孩子?

疫情時,一個個帳幕外排列著長長的人龍,等著檢測,畫家葉雯是其中一個排隊的人。她等了個幾小時,感到無聊:「人生都是如此,有時自願,有時被迫納入隊伍……」

她在網上搜尋更多資料,意外中見到一幅新聞圖片:幾個年幼的小童,胸前各自掛上大幅QR code,證明自己健康,才可上學。新聞內文稱讚小孩「又乖又勇敢」、「萌娃」、「很配合」,葉雯卻感受不到那種正面的氣氛:「我第一時間反應是很愕然,是不是假的?為何要像貼價錢牌般對待孩子?」

她苦笑:「但其實我們手機裡的QR code都是一樣,只不過無形。」

她以油彩畫成《入校前》,把穿著校服的孩子改為穿著五彩顏色、各有不同的模樣;至於他們胸前的QR code,歡迎觀眾用手機scan下,填寫他們對自己健康或幸福度的證明。

無標題
畫作《入校前》

無標題

如隊伍無可避免 望孩子排隊走出框外

由「排隊」的意象引伸下去,她聯想到不少香港學生的人生被安排,要參加很多課外活動,就連她的學生也不例外:「他們的時間逼得很緊,學完畫畫,就要讀數學,之後又要學高爾夫球。」她慨嘆,學生雖然年幼,但也會知道這些是家庭為自己安排的事。

在艺鵠藝術空間左右的白牆,掛起7幅人像油畫,全部側身望著前方。這些畫作都是葉雯的學生,年齡由6-10歲不等。

DSC_0829

創作時,葉雯也反複詢問了學生的意見,並天馬行空地實踐他們理想中自己的模樣,有些更是粉紅色頭髮,束著許多細緻的辮子,容光煥發地微笑。葉雯說,她希望作品也包含學生對自己的身分想像,不單止是她如何看他們。

DSC_1020

DSC_0989

無標題

這些單獨的人像畫,並置在同一空間時,就構成整齊的隊伍,一起望向兩扇大窗:「我希望他們慢慢走出一個框。」

DSC_0992

在論資排輩的世界 努力做好自己

長大成人之後,又需不需要排隊?葉雯自畫像及丈夫的畫像,間接暗示了人生就是無止境的排隊過程,只能無奈地等待。

對她來說,最深刻的經歷莫過於申請大學和碩士,遞交文件後,只能一直等待消息,沒甚麼可以做;有些獎學金或資助申請甚至會顯示她的位置。被問到是否同意他們為她落下的位置時,她笑言:「按照藝發局的定義,40歲以下的都是『年輕藝術家』……」

起初,她也有點不甘心,覺得「吓,你就此評定我好不好?」但現在的她說,只會更努力地做好自己就好。

有觀眾看完展演後說,他對排隊的印象是不斷向前,終有一日會等完。葉雯不認同:「實體排隊可能是的,前面可以一個個人離開,但如果是網上?前面還有千幾人,前進了3個位置之後,隊伍就再沒有動過。那麼排隊,是否就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她又笑言,人死後也要排隊:「bye bye的時候,都要排骨灰龕。」

DSC_0925

自小喜歡畫畫 認比其他兒童快樂 

自小在村長大的葉雯,幼稚園開始已經喜歡畫畫,經常把作品送給老師和家人。家中的貓、狗、小鳥經常是她筆下的主角,偶爾亦胡亂拼湊不同手腳的怪獸。一直以來,她的家人都沒有給她甚麼壓力,支持她發展自己的興趣。葉雯坦言,自己的童年比其他人幸運。

被問及是否打算生小孩時,她說正在考慮當中,始終藝術家收入不穩,她希望可以經濟上、身體上都承受到才決定生育。但假如她有小朋友,她說:「當然是放任式(管教)!因為我也是這樣成長。規矩來說禮貌上要有,但其他都不用了。」她說,童年是一個人有最大可能的時候,如果處處限制,會令這些創意消失,只懂得服從。

有港人覺得「生仔就移民」,葉雯認為或者與教育制度有關。她提到自己遲些有機會在中學,做駐留藝術家。有人跟她說,這些錢好好賺,「求其教得啦!」;她卻強調不是:「如果我們有機會,當然應該改寫這個故事。」

〈繼續努力的小閣〉
作品《繼續努力的小閣》

互動遊戲裡觀眾不願排隊 葉雯:反映很多人希望發聲

觀眾看完之後,葉雯邀請他們拿起穿校服的人像印章,在畫紙上「排隊」,以完成互動藝術《印記旅程》。她憶述,展演開幕當日,本來畫紙中間有一條很整齊的隊,「但有一個人離開了(隊伍),之後就痴咗線!」如今,在畫紙上幾乎在不同角落都見到離群的人,也有不同形狀——有人搖來搖去、有人只得半個頭、有人簽名、有人直接用手指模蘸墨水……

DSC_1055

DSC_1067

最令葉雯深刻的,是有位雜誌編輯拿起印章,在畫紙上印了從隊伍中不斷出出入入的痕跡。他雙眼泛淚:「我有時想入去,有時想出來,很掙扎。」

如果說這個互動藝術有甚麼啟發到葉雯,她說:「反映社會中很多人希望發聲。」

DSC_0971

葉雯6月將在a.m. space 舉辦個人展覽,以「回家」為主題,呼應社會對家的各種想像以及她居住的石梨坑村面臨清拆的事:「咁我點樣回家?(清拆之後)Google Map之後會點叫個地方?原來有啲人可以無咗個屋企。」

記者:馮曉彤
攝影:劉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