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馮蘊妍:COVID19下的城市活動空間:以2020年的東京23區為例

【文化論政】馮蘊妍:COVID19下的城市活動空間:以2020年的東京23區為例

說到COVID19下的藝文空間,近日香港的新聞要數M+視覺文化博物館的開幕。但除了M+博物館,也有其他新落成的藝文空間,如葉曉燕在Matters介紹了九龍灣的WURE AREA和上環的Square Street Gallery。另一方面,COVID19下各大小型表演場地面對經營壓力,前身為Hidden Agenda的獨立音樂場地 This Town Needs就於去年結業。

如果我們將重點放在「聚集」,除了文化和藝術活動的空間,也有體育觀賽的場地、社區會堂、公園等等,各種進行不同商業和公民活動的空間。日本的城市研究學者町村敬志及其研究團隊以「活動空間(イベントスペース、event space)」一詞,命名這些城市中舉辦活動的空間。町村老師在2017年的報告書中描述活動空間為「物理上的空間裝置」,「允許有特定興趣和目標的不特定個人實地聚集並停留一段時間,以實現這些興趣和目標,並分享與實現與這些興趣和目標有關的一些活動。」研究團隊在2020年的3月到9月重新調查了2389所活動空間,根據新聞報道、互聯網上的信息和電話聯絡,調查了這些活動空間如何回應政府「自肅」的呼籲,包括有沒有暫定開放和舉辦活動、以及有沒有採取新的活動形式如舉行線上活動、發起眾籌以及署名運動等*。

COVID下城市活動空間的開放與閉關

雖然深明活動空間無以明確定義。町村老師的團隊選擇了重點討論東京23區的14類活動空間,以一探個人、活動與空間的關係:1) 戲院、2) 劇場、3) 小劇場、4) 寄席・演藝場・能樂堂、5) 演奏廳・音樂廳、6) 現場音樂表演場地、7) 舉辦活動的租賃空間、8) 展覽空間・陳列室、9) 大廳・禮堂・會議室、10) 社區中心・地區中心、11) 藝術館・博物館、12) 體育設施、13) 公園・廣場、14) 其他(大學、觀光設施等)。

研究團隊確定到當中2102所空間的開業情況,整體的休業比例由2020年2月29日的10%,至3月10日政府呼籲大型活動「自肅」升到25%,到3月30日的夜間活動「自肅」呼籲再升至60%,4月7日緊急事態宣言後,有90%以上的活動空間休業。當中,戲院、劇場、演藝場、現場音樂表演場地、社區中心及體育設施有90%以上關閉。租賃空間和會議室的關閉比例相對較低,但仍有70%以上的設施關閉。

而不同類別的活動空間選擇閉關設施的時期也有差異。60%以上的藝術館和博物館在3月期間已經休業,而較多的戲院、展覽空間和租賃空間則在宣佈緊急狀態後才關閉。緊急事態宣言解除後,關閉的空間比例縮減到60%以下,到8月1日,已逐漸降至20%以下。 雖然電影院、博物館和展覽空間的關閉和重新開放的時間相對較早,但有一定數量的音樂廳、劇場、小劇場、現場音樂表演場地和租賃空間,在是次調查結束之前還未有重新開放。

各施各法的活動與空間

休業不等於活動空間的經營者和活動舉辦方會「坐以待斃」,有些會選擇舉行線上活動,有付費也有免費的。也有些會透過販賣特設商品以及發起眾籌,尋求空間支持者和使用者的支援。亦有選擇發起署名運動爭取政府補助的。研究報告特別討論了現場音樂表演場地、同人誌即賣會以及社会運動團體組織活動的情況。現場音樂表演場地除了發起眾籌之外,也發起了「#SaveOurSpace」的運動,要求政府提供休業損失的補助,亦與小型戲院和劇場一同要求文化廳設立支援基金(「#WeNeedCulture」運動)。活動空間作為一個裝置,維持著「活動舉辦方—空間使用者」的關係,而眾籌和署名運動等行動,可以說是暫時脫離了「使用空間」這一處境下生成的關係。

至於同人誌即賣會,由3月28日到6月7日都沒有確定關東地區有相關活動,而與現場音樂表演場地的經營者不同,他們不傾向發起眾籌和署名運動。但如果單看活動空間, 2019年舉辦過10次以上同人誌即賣會的11間會場中,有7間沒有休業,其餘4間則到4月才開始休業。所以,活動空間的使用,不一定和空間有沒有休業相等,也要看主辦方和使用者的決定。而對社会運動團體來說,擁有自己施設或使用其他活動運動團體的施設的團體比較維持到實體的會面,但對需要借用活動空間的團體來說,因社區中心等空間閉關而難以舉行面對面的集會。

這聽起來很理所當然,沒有場地就沒有實體活動。可是,同人誌即賣會有場地但沒有活動。又或部分現場音樂表演場地雖然選擇休業,但有在網上舉行活動。不同類型的空間跟他們的使用者生成不同的關係,「活動舉辦方—空間使用者」的紐帶強弱不一。而活動空間本來就不是平均地分佈,而會因其營運模式等因素而有不同的地理分佈,如私人經營的會在人口集中及交通方便的地方,公營的可能傾向按人口比例分佈。我們如何去把握活動空間在各種挑戰下的變化以及生存策略,既與城市規劃有關,亦是文化政策需要考慮到的課題。

*研究報告日文原文可於一橋大學的機關誌《一橋社会科学(Hitotsubashi Bullentin of Social Sciences)》閱覽,報告題為<COVID-19「自粛」とイベントスペース : 東京イベントスペース2020」データ分析から(Event Spaces under Japan’s COVID-19 Self-restraint Policy: A Survey of Tokyo Event Spaces in 2020)>。

馮蘊妍
作者旅居東京,一橋大學博士課程在讀。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