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專訪】移英後創辦香港電影節 《十年》導演伍嘉良:想繼續講香港故事

【專訪】移英後創辦香港電影節  《十年》導演伍嘉良:想繼續講香港故事

(獨媒報導)「你去咗英國一年?但你舊年九月先公布自己離開⋯⋯」伍嘉良不好意思的回應:「係,差唔多一年⋯⋯呢啲嘢有時唔知道點開口。」

離開了一年,但和許多人一樣,伍嘉良心裡還是記掛著有關香港的事,例如電影。而既然放不下,不如想辦法在外地延續下去。籌備半年,伍嘉良和《十年》另一編劇黃靜等人創辦的第一屆香港電影節(英國),終敲定在3月至4月,於倫敦、曼徹斯特、布里斯托和愛丁堡舉行。

在16套電影作品中,不乏未能在香港上映、與社會運動相關的影片,但更多的是較小眾、可能連香港人也未聽聞過的獨立製作電影。伍嘉良說,電影節有責任推介好的作品給觀眾,同時想展現出香港電影的不同範疇、題材和展現方式:「即使香港人喺情緒上好想睇某啲戲,但我哋(電影節)有個責任,要推廣電影的闊度,讓更多人閱讀到香港電影嘅文化和故事。」

他知道,香港電影業面對現時處境,要繼續自由地創作並不容易。因此他希望辦一個專注放映香港作品的電影節,可以讓香港電影走得更遠:「香港電影好睇我哋如何喺海外延續下去。」

螢幕截圖 2022-03-10 下午7.23.19

香港電影節(英國)策展人黃靜和伍嘉良

提供一個自由平台 打破外國人對「香港電影」的想像

伍嘉良覺得,多數外國人對香港電影的印象和理解角度來自兩方面。一種是「經典」作品如周星馳、王家衞、警匪片等,另一種是社運紀錄片和政治題材片,彷彿自2014年後,「如果唔係呢啲片,就好似唔係代表香港」。

但他認為這種停留有所缺失。尤其是近年多了電影人以獨立製作方式講故事,並往往得到更多香港人支持。為了填補和展現這一面向,伍嘉良想舉辦一個「專注香港嘅電影節」。他說英國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節,但例如在亞洲電影節中,只有一、兩套作品是香港電影;而近兩年的英國除了多了香港觀眾群,也有不少當地人有興趣了解香港群體的處境,並因此對香港電影更感興趣。

既然有人想睇,不如試吓做放映。但因為沒辦電影節的經驗,在英國也人生路不熟,他和黃靜請教了許多人,如當地的電影節搞手、研究香港電影的教授、傳媒人等。至於電影節的主題「斷裂與重生」,他說是黃靜想出來的。前者既可以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入獄、離散等而改變,亦可指如今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電影文化和過去明顯有別;「重生」則意指希望,伍嘉良以香港電影業為例,指即使現時情況看似很壞,但不同地方和界別的人都在嘗試在找出路,「好嘅藝術喺壞時代仍會出現」。

伍嘉良又嘆,不少香港或世界影展在放映時難免有顧慮,因此想提供一個自由的平台,讓一些無法在港上映的香港電影面向觀眾:「香港電影好睇我們如何在海外如果延續下去。」不過他強調,沒刻意挑選「禁片」放映,只是「有咩值得播,咁咪做」:「好似當一個地方唔正常,其他人做正常嘅嘢就顯得唔正常。」

274334603_112560924693715_686941232607586980_n

介紹獨立小眾電影 展現不同範疇題材

到底甚麼是香港電影?伍嘉良覺得,只要是述講香港故事,包括離散港人故事的電影,就是香港電影。像電檢證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當然可以是定義的方式之一,但這對他而言並不重要。

伍嘉良笑言,如果電影節只放映社運片,肯定會大賣:「全英國嘅香港人,最想睇嘅就係嗰兩三套。」但這正正是他不願看到的。他一方面想展現出香港電影也有不同範疇、題材和展現方式,另一方面覺得,既然一些非主流、娛樂性和商業性較低的電影在香港已較難被看見,他來到英國便更應該推廣電影的闊度,讓更多人閱讀到香港電影的文化和故事。

儘管電影節有些選片可能連香港人也沒聽說過,伍嘉良相信英國自有她的土壤和觀眾群。他舉例指,拍攝及紀錄香港老漁民故事的《岸上漁歌》,曾在當地嬴得兩個獎項【註一】,而這些有關香港文化遺產的電影,既值得推廣,亦能滿足當地觀眾接納程度高、想了解不同範疇的欲望。

在選片方面,他並不擔心觀眾群的問題,「因為呢度乜人都有」,更多考慮的是電影本身的推廣性和重要性:「當佢哋覺得自己是香港人、支持香港電影,應該睇吓其他唔同種類嘅戲,咁先幫到香港故事去延伸。」

Bos_PR_Photo+02

《岸上漁歌》劇照

難忘花大量時間與戲院洽談 多人打爆電話搶飛始成功加場

伍嘉良籌辦過不少放映會,但這是他第一次創辦一個電影節。他坦言花了不少心力和時間,尤其是在與當地戲院洽談方面。他笑指,當地戲院都很有性格,有各自的喜好和選片標準,而即使早已表明有意加場,戲院會稱「再睇吓先啦」:「都明嘅,佢哋每年搞幾十個電影節,香港電影節只係其中一個。」

但到正式開售時,因為太多人搶購戲飛,其中兩間戲院的伺服器即時死掉,電話更有超過200個留言。伍嘉良指戲院這才意識到,「原來套電影對某啲觀眾群而言是咁重要」,亦很快同意加場。他形容這是個文化交流和認知的過程,除了推廣香港作品,亦希望向當地人展現到香港人是可以合作的關係。

螢幕截圖 2022-03-12 上午12.33.21

有當地戲院在Facebook發文,指「已經忘了上一次出現類似情況(伺服器死掉)是何時」。

至於片源方面,伍嘉良承認現時處境不簡單,理解有身處香港的片商有自己的顧慮,故自己只能盡力告訴別人:我哋真係想做電影節。

繼績講香港故事 幫助好作品走得更遠

半年前開始籌辦電影節,如今總算有點成績。伍嘉良說,期望好的香港作品能「走到幾遠就幾遠」,但從沒刻意定義自己的做的事是在推動香港文化:「只係覺得自己做得到咩、想做咩,就去做囉。」

離開香港前,伍嘉良拍過短片、搞過各式各樣的放映活動和影像項目,身份在導演、電影人、策展人之間不斷遊走,而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十年》電影計劃監製的身份,以及是其中一個單元〈本地蛋〉的導演。他自言喜歡創作,也喜歡策劃與影像相關的項目,但最初移居英國時遇著封城,根本不知道能否在當地繼績做想做的事。後來遇上不同有心人,才合力創辦了香港電影節,自己也有機會拍了些訪問在英異鄉人的MV和紀錄短片。

不過伍嘉良謙稱,自己仍在摸索的階段,仍要逐步了解當地文化和合作模式。他覺得,只要繼續透過喜歡的事去講香港故事、展現香港一些面向,已經是在推廣香港文化。

你希望香港電影節能走到幾遠?伍嘉良想了想,說今次已經做了很多實驗,例如不止是在倫敦舉辦,還試多了三個地方。至於日後會否可以在更多地方舉辦、可以走進不同社群、放映模式會否改變,他這一刻也預計不到。一步一步來吧,他希望有一日能讓英國人認知得到,每逢三、四月的時候就有香港電影節:「但要做到咁是很長遠的。」

275008878_114573814492426_1069663989529297497_n

(受訪者提供)

【註一】《岸上漁歌》曾獲第十六屆英國皇家人類學院(RAI)影展授予「非物質文化電影獎」及「民俗音樂學電影推薦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