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在長洲開一間書店】店主:不為賺錢,盼藉閱讀與港人同渡苦難

【在長洲開一間書店】店主:不為賺錢,盼藉閱讀與港人同渡苦難

(獨媒報導)今年九月,渡日書店在長洲開張。在這二百呎的小小空間,他們主要上架與香港研究有關,或本地小型出版的書本,有些關於長洲、有些關於新界東北農業、有些關於反修例運動。其中一位店主阿嬋說,因為她也是生活在這社會的人,必然受社會發生的事影響:「我諗呢啲係好自然,我哋同大家嘅默契,對呢啲有興趣。」

幾位店主都是八、九十後。他們認為,當今香港時勢艱難,因此書店取名「渡日」,寓意港人藉閱讀,能逐步「渡過難關」或者「渡過苦難」。

店主合照
店主合照

不用搭船出島買書 長洲唯一書店

渡日書店共由七位店主合資開辦,他們早就相識,都是從事藝術文化、行政及展覽等工作,先後搬進長洲居住。

談到開書店的初衷,他們說很簡單,就是希望不用出島買書。其中一位店主Vanessa說,她平時買書很不方便,一定要搭船出去,而且書本厚重,捧著回來很辛苦。他們事前做過研究,發現坪洲或梅窩雖然是小島,但也有自己的書店,加強了他們在長洲開書店的信心。另一位店主阿嬋也說:「係囉,始終長洲咁大個島都無書店,咁係好詭異。」

在書櫃當眼處,就擺放了《一九二零年代 長洲生活記趣》,作者丘東明書寫自己之前曾定居長洲的經歷;一旁還有《長洲手札》小誌,作者Jeffrey Yeung用文字及圖像紀錄長洲面貌。原來選書時,店主們特地花了心思,搜羅與長洲有關係的小說、相片集等,希望能與社區有更深聯繫。Vanessa說,她之前曾在艺鵠ACO書店見過那幾本《長洲手札》,已萌生念頭要「將長洲嘅嘢帶返嚟長洲」,讓這裡的街坊能接觸。

DSC00642

不必賺很多錢 開書店是實現理想

開書店這個構想,漸漸變成他們吃飯或散步時的快樂話題,那時感覺還很遙遠,沒甚麼明確方向。直至有日,他們經過長洲北社街68號,發現一張招租通告。店主Damon笑稱:「我哋係見到有舖位,先落實開書店呢件事。」不用兩個月的籌劃,渡日書店就在9月初開張。

書店裝修簡潔漂亮,數個木書架的角落處,都有翠綠盆栽映襯,增添生氣。為了節省成本,裝修和佈置他們都親力親為——米黃色的牆身是Damon髹油,其他店主則負責擺設。阿嬋說,開店成本不算很高,因為可以在裝修(自己做)這些地方省錢。

書店經營不容易,怕不怕蝕錢?阿嬋說:「我哋最一開始個諗法係,最壞情況係當我哋自己租個studio喺度,做吓freelance或者hea吓,所以又無話要賺好多錢。」Damon也補充指,他們很早已有共識,知道書店不一定賺錢,不過仍覺得在書洲開書店很有意義,所以對錢財看得較輕。他笑言:「就算呢度啲貨賣曬都唔係賺好多錢,但就算呢度啲貨蝕曬都唔係蝕得好勁。」

Damon
Damon

不直接講收地議題 新界東北入貨 盼街坊自行感受

書店正中央的一張木桌上,平放了《香港種植》、《橫洲草藥圖鑑》、《自由如綠》等與植物相關的書本;雜貨架上有肥皂、薑糖等產品,掛著「有機」、「綠色友好」的標籤。

渡日書店定期設計主題,並會購入相關書本、產品及舉辦活動。今次主題是「植物」。Vanessa分享指,在疫情期間,她長時間留在島上,所以四處遊覽,就連南氹灣,白鰽灣等地都去參觀,發現很多街坊住在三層式村屋,也有種植習慣:「有自己一個system,唔係就咁擺曬啲盆栽出嚟,係真係有諗邊啲擺高,邊啲擺低,我哋覺得都幾得意。」她希望能將一些對長洲的觀察與街坊分享,因此決定以「植物」為主題:「植物呢樣嘢,大家平時無咩留意,但佢哋其實有好多唔同種類,好有趣,所以我哋決定做呢個主題。」

DSC00685

Damon說制定主題也與入書的「機制」類似,都是先從幾個創辦人的興趣出發:「喺我哋書櫃入面,有個類別就係大家都會有,就係關於植物嘅書。」渡日書店初開張,所以也想做些他們較熟悉的主題,容易介紹。至於有沒有想讀者或顧客有甚麼得著?他們都說沒有想太多,希望街坊自己感受。

至於為甚麼是書本x產品x活動這樣的設計?他們說,這就像個辯證過程,有些書的理念是需要透過實踐;有些貨品的價值也要透過書本展現,可互相折射。「點解我哋要賣本地種植嘅產品?點解賣fair trade?我哋唔會明顯話係咪收地,係咪東北發展,但呢啲貨品就係直接由東北運嚟……就係一個實踐。」他們希望街坊看待這些貨物時,能由此得知香港正發生的事。

DSC00608

上架社運與港史書本:「我哋同大家嘅默契」

書店空間不大,卻有不少書本與政治、社運和歷史有關,例如《時代的行動者》、《什麼是民主》(兒童繪本)、《空白的一百年——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香港歷史》等。

阿嬋說,他們沒有針對哪些社會議題,只是剛好有一直留意;形容選書的取向是很「自然」,因為店主也是生活在這社會下的人,必然會受社會發生的事影響:「都睇到大家對呢方面嘅事好有興趣,我諗呢啲係好自然,我哋同大家嘅默契,對呢啲有興趣。」

阿嬋坦言,他們很大部分選書是來自本地小型出版社,渡日書店始終沒法做到大型書店那麼齊全,所以優先上架一些店主共同有興趣或覺得有價值的書,也就是香港本地作家、學者的書。

「渡日書店」這名字,原來也跟社會情況有點關係。他們解釋指,第一個意思是思考在當今艱難時勢,人能如何過日子,所以使用了「渡過難關」或者「渡過苦難」的「渡」字,而不是「度日如年」的「度」;第二個意思是「渡」字代表「由一岸去另一岸」意象,因為書店位於長洲島上,要渡海才能到訪,因而名命。

DSC00780

閱讀就如食一頓飯、沖一個涼 生命中不可或缺

書店網站有句說話:「書是生活一部分,就如柴米油鹽」,是阿嬋跟朋友聊天時想出來的。對她來說,閱讀並非很高深、或很有門檻的一回事:「反而係平常到食一頓飯,沖一個涼咁,係一啲日常嘅事。」

阿嬋說,在現今時代,我們工作或生活上會接觸大量很快、很廉價的資訊或文字,但只有低下頭,讀一本書,才能讓她精神集中,甚麼都不想,投入在書本的世界。她認為書本有助人渡過難關,在絕望時提供心靈慰藉。

Damon反而喜歡看知識科普類的書本:「愈睇得多,愈覺得自己唔識嘅嘢太多。」他起初看航海的書,之後到達爾文、到進化論、再到植物研究,他享受由一本書連結去另一本書的過程,並形容像尋寶般有趣。

然而,談到閱讀經驗時,Damon大吐苦水,說自己看十本書才有兩三本覺得好看,覺得投資了那麼多時間,去看一本沒太多營養的書很不值得。「我希望自己做到,(為顧客)篩走有水分嘅書。大書店有時入門書好多,但書嘅水分都好多……最痛苦係有好靚封面,但內容唔好睇!」

DSC00560

記者:馮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