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大叔》導演陳詠燊擔任編劇及導演,黃子華、鄧麗欣、林明禎、張繼聰、王菀芝及陳湛文主演的「賀歲片」《飯戲攻心》經歷一波三折,最終在中秋前上映。
故事講述家庭關係錯綜複雜的陳氏一家一同居住在父母遺留下來的叉燒工場。每天晚餐由三弟的女朋友精心炮製,本應家庭和睦的晚餐時間卻暗藏風雲。這電影的特別之處劇情大多在圍繞在晚餐時間,沒有多餘的元素,只靠演員的對話帶出各自的內心世界,「一間屋,六個人,五餐飯,一齣戲」,家人的戰事永遠在餐桌上演。
傳統華人社會總喜愛「一家人齊齊整整食飯」,不論是每天晚上的家常便飯,還是節慶日子歡聚飯局,「一家人齊齊整整」是最重要的元素,因為吃飯是維繫一家人的重要元素。而吃飯時間更會被視為宣佈事情的重要時機,當中不可不提的是帶男/女朋友出席的大好機會。有人更會認為這是一個「身份證明」,由「男/女朋友」上昇至家人的關係,希望以一家人的身份一起吃飯。當然,一家人關係和睦是沒有問題,但如戲中陳氏一家般表面和洽,但實際是波譎雲詭的話,餐桌只會變成是非之地。
有些時候,我們很容易會受到「家人」這個無形的詞彙限制著,總覺得一家人一定要團結,一定要相親相愛。但很多時,「家人」卻是最阻礙溝通的圍牆。電影中大哥黃子華經常以「長兄為父」為家人決定一切,邀請三弟女朋友擔任「現代妹仔」一職,同時自身也被「長兄為父」一詞束縛著。他從沒有向任何人透露自身的缺憾,也沒有向人傾訴心底裡真正的感受。因為他認為一但軟弱,表露缺點,便沒有足夠的力量去維繫家庭,同時自身的權威也會被挑戰。
與一般「賀歲片」不同,這電影沒有為了「應酬」新年或中秋的團圓氛圍而強制「大和解」。實體的家的而且確散了,但如大哥所說「有福冇福我地自己知就可以」,不用為了讓外人覺得他們一家樂也融融而四周大事宣揚。當中最為感人的是當母親重現時,她所說的正正與傳統華人思想相反,她點出其實長輩不一定是最有智慧,家也不一定存在於圍牆之內。如果真的是一家人,並不會因為失去實體家,沒有「一家人齊齊整整食飯」而不復存在。而是只要有屋企人的地方,就是家。兩母子的對話彷彿寄語香港人一樣,香港雖是我家,但香港人散落於世界也會是香港人,因為家就在我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