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阿媽有咗第二個》《緣路山旮旯》——小小「香港情與香港地」

《阿媽有咗第二個》《緣路山旮旯》——小小「香港情與香港地」

《阿媽有咗第二個》在香港開畫賣座,當然因為有MIRROR「鏡仔」成員姜濤、柳應廷演出,加上長期好戲又惹人好感的毛舜筠。亦可見編導彭秀慧有商業頭腦,她首部電影《29+1》由周秀娜、鄭欣宜主演,香港票房超過一千五百萬元,現在第二部更高。

相比之下,較早前韋家輝大製作《神探大戰》在本港收入一千四百萬元,不差,(香港影市早已被荷里活猛片佔盡優勢,港片收千萬可算好了),但比不上規模小得多的《阿媽有咗第二個》。奇在《神探大戰》內地票房已過七億元人民幣,香港市場「濕濕碎」吧了。

當然,不能單憑票房論英雄。同是彭秀慧編導,《29+1》拍得好,《阿媽有咗第二個》郤令我失望,只能說商業計算有效,以片而論就非佳作。

今次毛舜筠飾演曾經捧紅多個歌星的歌壇經理人,因結婚生孩專職家庭主婦十多年,現在兒子(柳應廷)即將讀大學,她想重出江湖。剛好發現茶餐廳小子(姜濤)有歌舞才華,於是極力捧他揚名。片名《阿媽有咗第二個》,並非情緣上第二春,而是把姜濤愛如第二個兒子,令親生兒妒忌起來。

此片除了以捧紅新歌星為賣點,劇情本身主要是家庭倫理。中年女主角不但處於親兒和「義子」的夾縫,她亦因丈夫(尹揚明)移情別戀而要離婚。此外,姜濤角色又怨恨父親(羅永昌)累到家散母亡,當作仇人。

毛舜筠演得甚好,前段描述她要再度工作,娛樂圈有些後輩表面尊敬大師姐,內裡認為她過時過氣,拍得頗有現實諷刺性。至於姜濤,由茶餐廰送外賣到錄音室試唱,而至成為大受女生歡呼的萬人迷,都可算不卑不亢,中規中矩。

但我嫌倫理劇情越來越像苦情戲,刻意炮製煽情。柳應廷角色被形容得相當「小氣」,他在中學做導演得獎不告訴媽媽,而媽媽與爸爸離婚也不與兒子商量。這個中產家庭開靚車住豪宅,但沒有外傭,女主角包辦家務,這情況在外傭眾多的香港也有點奇怪。

《阿媽有咗第二個》大概適合喜歡毛舜筠和姜濤的觀眾,我就比較喜歡另一 MIRROR 成員呂爵安飾演鄭中基、梁詠琪兒子的家庭喜劇《闔家辣》,拍得生動有趣,香港票房逾三千萬元。

新進導演黃浩然繼《點對點》後,拍出愛情喜劇《緣路山旮旯》,男主角岑伽其飾演擅長編寫電腦程式的青年宅男,片中活用手機網上路線圖,電影感豐富。

說起來,近年演出甚多的岑伽其,也參演《阿媽有咗第二個》做配角,跟多數子女一樣,社交網絡私生活對家長保密,妙在他唯恐母親上網知道「他沒有私生活」!不過,岑伽其在《緣路山旮旯》的角色雖然不高大又不英俊,但越內向怕羞越受女性歡迎,簡直艷福齊天,一個個靚女都樂於和他來往,甚至上床,不愁沒有私生活。

事實上,世間情緣未必是美女配俊男、或男人有財有勢便有美女投懷,也有醜男別具魅力,像《鐘樓駝俠》、《美女與野獸》、《歌聲魅影》等就是著名例子。日本亦拍過多部醜男與美女結上情緣的名片,例如八十年代《天國車站》,歷盡滄桑的美女吉永小百合,終於發現醜男西田敏行對她最好。更早有《手車伕之戀》的高峰秀子與三船敏郎;近年有《鳥獸行》,蒼井優演放蕩惡女,最後知道醜男阿部貞夫才是真愛。

岑伽其不醜,外型普通而已,常有艷遇不足為奇。我不大滿意的是,片中他既然大受女性歡迎,經驗豐富了,為何到後段仍然怕羞呢?導演的人物刻劃尚有不足,幾段情緣也不大深入。

此片特別之處在於「山旮旯」,與男主角來往的幾個靚女都住在本港比較僻遠的地方:張紋嘉在流浮山,下白泥,蘇麗珊在沙頭角,梁雍婷在大嶼山、大澳,陳漢娜在船灣,梅子林,余香凝在大嶼山,澄碧邨。岑伽其本身的祖居在茶果嶺,住在九龍市區大廈,為了「遠程」拍拖,於是駕車、搭船,有時還要行山。

編導黃浩然喜歡本土懷舊,2014年拍出小品式《點對點》,陳豪演設計師,蒙亭宜演來自內地的普通話老師,就周遊各區不熱門的懷舊「景點」,更因各區地鐵站外的神秘謎圖結上緣份。後來「反修例」「反送中」社會大動亂,各處地鐵站外出現滿佈標語和圖文的「連儂牆」,有人認為《點對點》是先兆之作,但該片本身則沒有政治性。

到了《緣路山旮旯》,黃浩然進一步拍攝香港偏遠角落。其實香港地方不大,遠極有限,何況交通越來越方便,所謂遠程,比起外地內地很多城市長途上班下班, 只是小兒科。好在小小香港景貌變化多端,值得尋幽探秘。此片多數地點不難前往,唯一真正「山旮旯」,是陳漢娜作為駐村藝術家暫住的梅子林廢村,男主角要途經烏蛟騰、荔枝窩步行來回,比較辛苦。

實際上,香港行山友越來越多,烏蛟騰一帶周末人來人往,其他更艱險的山野亦多健行者(但常有意外傷亡,必須量力而為和安全至上)。另一方面,很多香港人周遊世界各地,對小小香港反而甚少周遊,除了熟悉的生活、工作地區之外就往往只是搭車經過,沒有實地行走,更少行山。看看《緣路山旮旯》,可以安坐進行「本土旅行」。

坦白說,我覺得多年來香港常提的本土懷舊有些小題大造,但香港片很應該多拍各新舊市區和各處郊野,現在還未足夠。回顧香港舊片,早在大約六十年前的電懋國語片《小兒女》(王天林導演,張愛玲編劇),便拍到女主角尤敏前往離島做教師,童年鄧小宇、鄧小宙演她的弟弟。雖然當年港片往往片場搭景多過實景,但從舊片仍可見到香港市區與新界鄉野不少舊貌。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拍攝本港實景就很多,同時放眼世界,往外地內地大展拳腳,亦多拍澳門、台灣、南韓、日本和東南亞,並非局限於香港。現在港片重新起步,除了腳踏香港實地,也應有遠走高飛、跨越界限的視野。

原文刊在作者 Facebook Page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