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研究指少數族裔SEN求學遇更多障礙 有家長被醫生歧視「返屋企啦」

研究指少數族裔SEN求學遇更多障礙 有家長被醫生歧視「返屋企啦」

(獨媒報導)在港的少數族裔支援少,若遇上特殊學習需要,處境更見困難。明愛專上學院公布研究,發現有特殊教育學習需要的南亞裔學生,尋求支援時比華裔學生面臨更多障礙,例如香港無資助英語特殊學校。有參與調查的巴基斯坦裔家長表示遭受歧視,曾被醫生叫「返屋企」。

研究主題是「探索南亞學生及家庭於香港特殊教育中的經驗」,去年2月今年1月進行,以訪談形式訪問15個有特殊教育學習需要的南亞裔學生家庭。當中有6個家庭來自巴基斯坦,5個來自尼泊爾及4個來自印度,受訪家庭的孩子大多患智力障礙和自閉症。研究亦訪問7名特殊教育教師及社工。

香港無資助英文SEN學校

研究發現,南亞裔學生比華裔學生,在尋找特殊教育支援時,經歷更多制度上的障礙。前明愛專上學院副教授郭儉指,獲政府資助的特殊教育學校及治療中心,大部份以中文為語言,香港現時甚至未有一間獲政府資助而又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學校。

儘管坊間有私人英語特殊教育培訓中心,惟收費昂貴,大部分基層家庭未能負擔。郭儉又指,有受訪的社工透露,為特殊需要學生提供治療的治療中心,沒有一套以英語為主的評估工具,為非華語學生進行評估時,結果往往有落差,影響治療師診斷。


前明愛專上學院副教授郭儉

少數族裔治療受歧視 學者促應一視同仁

研究又發現,社會歧視依然存在,其中一個受訪的巴基斯坦裔家庭稱曾被醫生歧視,「醫生叫佢『你返屋企啦』,但個屋企係,叫佢返巴基斯坦」。她指,專業人士亦會忽略少數族裔學生接受教育服務的權利,期望他們對南亞學生一視同仁。

家長誤會未適應環境 「十個十個都係咁」

研究亦發現,南亞裔家庭沒有學前教育的觀念,家長因不重視學前教育而錯過孩子的黃金發展時機 ,使孩子的需要遲遲未能發現。郭儉又稱,有不少受訪家長以為孩子比一般孩子較遲懂得說話,是因為移民未適應環境所致,「10個有10個都係咁」。

郭儉遂建議,醫院、學校及非政府組織提供更多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服務予少數族裔、使用以英語為語言的評估工具,以及為不懂英語的少數族裔家長提供即時傳譯。她又建議政府設立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資助特殊學校、加強專業人士的培訓及服務宣傳。

平等機會委員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
平等機會委員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

平機會:「2嘅2次方」般困難

平等機會委員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表示,在平機會工作多年,一直關注特殊學習需要的人士。他指,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比一般學生更難學習,而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少數族裔則是「2嘅2次方」般困難,「所以佢哋嘅困難係好大」。他認為,除了以上建議,政府或有關機構應投放資源於少數族裔家長教育,如教他們中文和英文,讓他們得悉和了解政府政策。

此外,他認為學校老師應主動向少數族裔家長提供協助,儘管家長不暗中文,老師有責任用英語與他們溝通,讓家長得悉社會狀況。他又認為,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士及社工,不能因英文不好而用中文評估工具來便利自己,「有hardship 係講唔通 」。

平等機會委員會署理主管(政策、研究及培訓)徐妤婷則指,其他國家有法例,每年審視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的教學支援,認為政府可參考這些國家,透過立法為少數族裔提供更全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