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學教授、印裔港人夥百名義工製粵拼故事書 盼助非華語學生:想大家學會欣賞廣東話

大學教授、印裔港人夥百名義工製粵拼故事書 盼助非華語學生:想大家學會欣賞廣東話

(獨媒報導)學習一門新語言,離不開聽和讀故事書等途徑。偏偏在香港,即使尋遍各大書店,亦很難找到廣東話寫成的故事書。「萌塞」、「 用力掹」等日常用語,究竟怎樣書寫?又如何解釋字眼的意思?

「廣東話被譽為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教材。」本著這個信念,印裔香港人Viveik、教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助理劉擇明與近百義工,在2020年成立「冚唪唥粵文」,以廣東話配合粵拼,為非華語學生製作故事書。

那麼,香港需要廣東話故事書嗎?劉擇明認為,香港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廣東話,也清楚它的價值;無奈的是,在大多數港人心中,廣東話始終較「市井」,難登大雅之堂。透過「冚唪唥」計劃,他希望告訴港人「廣東話未死」,不要限制它的可能性:「想大家學識欣賞呢個語言。」

無標題
「冚唪唥粵文」計劃創辦人劉擇明、統籌Joanne、另一創辦人Viveik

感廣東話難學習 印裔創辦人與劉擇明合創冚唪唥 團隊逾百人

最初創立冚唪唥,源自為學廣東話而吃了不少苦頭的Viveik。Viveik在30年前移居香港,後來有段時間到內地工作,12年前才回到香港,並在中文大學進修。因為有意留港教書,他開始學習廣東話,卻覺得課程內容沉悶,加上教學速度過快,令學習舉步維艱,於是萌生另創廣東話學習工具的念頭。

Viveik提到,自己過去常透過看故事書學習英語,並指不少英語國家有大量分級讀本,供學習者選擇。後來他遇上在中大修讀博士的劉擇明,二人一拍即合,將天馬行空的想法化成現實,在短短兩星期內創造「跳跳紥拼音」,利用文字高低、顏色深淺、字型大小等多種元素,幫助學習者理解粵語拼音。

兩人亦邀請義工加入冚唪唥團隊,至今有70至100人一同創作故事。去年成為計劃統籌的Joanne笑言,義工們因相同理念而走在一起,大多素未謀面,但各自在擅長的範疇創作,寫故事、畫圖和錄音:「覺得有意義、有共同目標就可以幫手。」

無標題

坊間不少中文故事書以書面語寫成。劉擇明明白,有人認為口語予人不正經的感覺,或誤以為口語多在市井文學出現,夾雜色情或粗口內容;但他強調,人們很容易會貶低自己與生俱來的文化,以為廣東話「好易、冇需要、唔洗學」,而他不希望限制廣東話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學會欣賞這個語言。

故事書主題多元 設7個難度級別 加入「圖像化」粵拼

冚唪唥故事書分七個程度,先由劉擇明收集粵語數據,將常用的詞彙及句子分級,再評估學習者首先需學習的詞語,然後設計讀書。故事書內附英文解釋,配合粵語拼音,希望學生理解讀音。劉擇明指,在粵拼中,每一串法均是固定,「只要記咗一個串法,見到呢個串法就永遠都係咁讀」,認為學習者使用粵拼會更易掌握讀音。

儘管如此,要初學者學習粵拼仍不容易。於是,Viveik和劉擇明把當初創造的「跳跳紮拼音」放入書中,希望能將粵拼圖像化,增加視覺提示。Joanne解釋,「跳跳紮拼音」以高低位置顯示不同音調的聲降、分深淺顏色,讓學習者分辯聲母韻母;而廣東話的「入聲」,例如「不(bat1)」字中的「t」則以虛線來表達。

無標題

劉擇明補充,冚唪唥故事書中其實有不少設計,輔助初學者更易掌握粵拼。但他提到,學習者不需即時發現所有細節,希望他們邊讀邊發掘,「慢慢發現粵語嘅特別之處」。

冚唪唥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廣東話。劉擇明指,不少非華語學生學習廣東話時,往往局限於「講搭車、講天氣、講食嘢」,較少使用日常以外的詞語,例如表達對一件物件的評價。因此冚唪唥創作的故事,嘗試談及「生活見唔到嘅嘢」,具娛樂性之餘,亦能讓小朋友的詞彙變得豐富。

故事書主題多樣,有的是成語故事,有的關於本地飲食,有的談及少數族裔的文化。劉解釋是希望藉著故事書,讓非華語學生終有一天能「用廣東話解釋自己嘅文化俾其他人聽」。

無標題

信粵語「未死」 不要嚇走有心學習的人已是支持

在製作冚唪唥故事書之外,劉擇明亦花費不少心力保育廣東話,例如在2014年創作廣東話辭典《粵典》,又在今年順應潮流創作廣東話版Wordle 「ZiDou」。他認為,雖然越來越多學校推行「普教中」,相比其他少數方言,推廣廣東話已相對容易:「至少我哋有資源、有人,大家仲識講,本地人亦願意繼續傳承語言。」

劉擇明相信,「普教中」下兩種語言仍能夠並存:「唔係話推廣普通話,就要唔理廣東話。」他覺得,廣東話本來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只要大家繼續和下一代講自己的語言、支持不同的「廣東話項目」,以及在遇上人想學習廣東話時「唔好推咗人去學普通話」,就已經足夠。

無標題

Joanne亦指,不少人聽到別人欲學習廣東話時,傾向稱「東話好難學」來「嚇走人」:「變咗有啲人有心想學,俾你咁窒一窒,想學都走啦。」她認為,港人若懂得欣賞自己的語言,再鼓勵別人學習,已是為廣東話作貢獻。

至於印裔的Viveik,被問到為何願意花大量心力,為一個不是自己母語的語言創作故事書時,他即著緊地回答:「No! I think I’m a HongKonger!」長年在香港生活,Viveik早把香港當作自己的家,自言所擁有一切全都是香港給予的:「我不認為廣東話不是我的語言,佢令我希望自己可以講得更好,但我現在仍未夠好。」

冀做先驅 激發他人創造更多粵語教學資源

推行兩年後,團隊近日達成第一階段目標,在網頁上載240個故事,並將部分印刷成書發售。Joanne指,所有故事書均是公開資源,讀者在標示來源後,可以將書本複印、派發,甚至改編。Joanne認為,「公開」是冚唪唥最重要的理念,因初學者要掌握流利的基礎,需不斷看圖書增加「輸入量」,而基礎教學必須要免費,才不會令金錢成為限制。

螢幕截圖 2022-09-15 下午1.06.25
「冚唪唥粵文」計劃網站

至於未來的計劃,Joanne坦言冚唪唥的角色只是「開荒者」:「呢個project冇話維持一世,去到一個階段我哋可能會停。」她希望冚唪唥的讀本能激發他人改良,創造更優質的廣東話學習資源,到時他們便可功成身退。

劉擇明補充,團隊起初以1000故事為目標,但推行一段時間後,基礎的分級詞語已經在現有故事中大致涵蓋。相比「跑數」,劉博士希望「整多啲有用嘅嘢出嚟」,開發更其他學習廣東話的工具,如教案和遊戲,或協助本地中小學老師利用冚唪唥的教材教學,甚至社區教學:「任何一個人,只要攞住我哋呢套嘢,跟住步驟慢慢做,就有能力輕鬆自學!」

Joanne 提到,目前專門教授廣通話的教師不多,希望冚唪唥不單單幫學習者,亦能讓非華語家長「攞住本書同小朋友一齊學,可以話俾佢知呢個中文字點解,有能力『教』廣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