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初中「生活與社會科」更名 加強國安教育、刪減核心價值內容

初中「生活與社會科」更名 加強國安教育、刪減核心價值內容

(獨媒報導)教育局建議修訂初中「生活與社會科」的課程大綱,兼改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將會加強《憲法》、《基本法》、國安教育和國情教育學習元素,當局鼓勵學校在明年9月試行新課程,2024年新學年全面在中一實行。原有學習目標就了解本地社會核心價值觀和態度,包括權利與義務、自由、法治、公義、民主,以及培養世界公民身份認同等部分則刪去。新課程討論價值觀時,更強調《憲法》、《基本法》以及「應盡的義務」。

教育局昨日公布,接納課程發展議會的委員會建議,修訂「生活與社會科」課程宗旨和學習目標,以突顯個人在社會的角色和責任,加強幫助學生認識國家及培養國家觀念,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

今次修訂將同時加強《憲法》、《基本法》和國情教育學習元素,以及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理財教育學習元素,並建基於小學課程的學習及加強與高中學習的銜接。

學校

教育局:檢討課程為參與社會和國家建設作準備

局方在課程大綱指,現行「生活與社會」課程在2010/11學年開始推行,世界、國家以至本地社會在不同範疇均經歷重大的改變和急速的發展,中學的相關的課程指引已作更新,認為「生活與社會」課程同有需要檢討及修訂,使學生有能力面對21世紀的轉變和挑戰,以及把握各種機遇,為參與社會和國家的建設作準備。

教育局又表示,學生作為社會及國家的一份子,有需要認識國家及本地社會經濟發展和成就,及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情況,思考其在未來可擔當的角色,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並透過學習有關「聯通世界」的課題,例如「香港經濟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特徵」、「經濟全球化」、「世界貿易」、「國家參與國際事務」、「國際合作應對全球性問題」等,培養對當代世界的課題的關注,拓闊世界視野。

今次修訂同時刪去原學習目標的了解本地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和態度,即權利與義務、自由、法治、公義、民主,及培養學生對本地居民和世界公民身份認同,只保留對國民身份認同。新學習目標亦刪去了「培養對公共事務的熱忱,裝備自己,以負責的態度參與公共事務」,字眼修改為「關心社會,以理性、守法和負責任的態度服務社區,以及在日後為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貢獻」。

原來《維護社會核心價值》的單元,討論包括公平、自由、平等機會、多元性、開放、廉潔、誠信、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價值和態度的內容,整個單元消失。學習要點中的「政府、政治和社會群體、非政府組織、媒體和個人對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重視程度」等亦未再出現。新課程中討論相關價值觀的內容置於《權利與義務》單元,比重側重於《憲法》及《基本法》的規定,並更強調「應盡的義務」。

螢幕截圖 2022-10-13 上午9.45.58

螢幕截圖 2022-10-13 上午9.45.52
部分被刪減的原有「生活與社會科」課程內容

一帶一路作例子 教導學生認識國家參與國際事務

在教育局「公民、經濟與社會科」課程單元介紹中,單元2.2即「香港特區的管治」,當局期望學生在完成該單元後,認識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的產生辦法的發展方向,當中包括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並認同國民身份,擁護「一國兩制」的實踐,自覺尊重並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從而正確了解維持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能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朝着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等。

在單元3.3即「國家的政治體制和國家參與國際事務」,學習要點便包括中央國家機構的領導下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發展情況,包括以「一帶一路」為例,說明國家參與國際事務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例子,讓學生了解「絲綢之路 經濟帶」的建設,有助提升國家陸路運輸通道的能力, 減低過往過於依賴海上運輸通道的情況,從而明白「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增強保障國家安全(資源安全),及以國家自 2008 年至今執行的亞丁灣護航任務為例,讓學生了解國家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所發揮的重大作用,以及國家如何保護其海外沿途航道上的商貿利益,進而認識國家安全。

無標題

鼓勵明年9月試行新課程 2024年新學期全面推行

教育局建議「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在2024年9月在全港學校中一班級全面推行,及鼓勵學校考慮在2023 年9月試行新課程。

「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每年的總課時為33小時,即約50節,每節40分鐘課堂,中一至中三每年各有50節。局方將蒐集學校對推行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的意見,尤其學校的準備情況和支援需要,供課程發展處參考以制定支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