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周三發表,有消息指政府將調整八間資助大學的非本地生學額上限,由現時的20%倍增至40%。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昨日(18日)出席新課程傳媒發布會時表示,非本地學額與本地學額分開計算,故增加非本地學額不會影響本地學額數目,強調大學收生原則依然為「擇優而錄」。中大副校長潘偉賢則指,不會因而犧牲本地同學利益,而現時中大完全有能力配合相關要求,屆時會因應加強宿位、師資、校巴服務等配套。
而繼本學年中大首度與深圳分校合作推出雙主修課程後,兩校將於下學年合辦「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的雙主修課程,學生須於兩地校園各修讀2年。潘偉賢表示,兩校合辦的「2+2」課程深受歡迎,正構思推出更多。
強調「唔係搶學位」會加強宿位、師資、校巴等配套
八間資助大學現時可以取錄非本地生自費入讀學士課程,總數不應超出政府資助學士學額總數的20%。若非本地生學額上限由現時的20%倍增至40%,以每年1.5萬個資助學士學額計算,每年的非本地生學額將由3,000個增至6,000個。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八間資助學士及研究課程自2021至2022學年起,內地生連續兩個學年佔非本地生超過七成。
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表示,非本地學額將與本地學額分開計算,故不會影響本地學額數目,「就算我哋收多咗非本地學生,本地學額都唔會減少」;又強調大學的收生原則不變,依然為「擇優而錄」。王家徹遂指,目前中大非本地生佔整體約兩成,期望政府撥出更多資源,長遠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中心」。
中大副校長(教育)潘偉賢則指,現時中大完全有能力配合相關要求,強調會在照顧本地同學利益的前提下,將中大變得多元化,不會因而犧牲本地同學利益,「唔會係搶學位」,反而認為調整後有利本地生與非本地生有更多交流機會。潘又指,校方會因應非本地學額數目增加,而加強宿位、師資、校巴服務等配套。
再與深圳分校合作 推雙主修課程 中大: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加多
繼於本學年首度與深圳分校合辦「跨學科數據分析」雙主修課程後,中大將於下學年(2024年)推出「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的雙主修課程。兩校會各自收生,中大將通過大學聯招(JUPAS)、非聯招(Non-JUPAS)等途徑收生,其中JUPAS招生會採用「最佳5科」計算入學分數,文憑試考生若修讀延伸數學(M1、M2)、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將有學科優勢。
中大招生名額暫定為20至25個。經香港中大取錄的學生,將以中大開設的「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為第一主修,另一主修則由兩校開設的工程學、理學和社會科學課程中選擇。而中大(深圳)的學生,除了入學申請的主修課程,將會以「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為第二主修。學生須於兩地校園各修讀2年,暑期有大灣區實地考察等活動。
潘偉賢表示,該課程能協助學生掌握香港和深圳的機遇,有利未來事業發展。潘又指,兩校合辦的「2+2」課程很受各界歡迎,透露正構思推出更多:「會唔會再推出第三、第四個(兩校合辦課程)呢?我哋係完全可以咁做。我哋有中大深圳嘅支持,亦有框架,去年第一個課程基本要處理嘅問題都已經處理好...我哋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