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面對千億財赤,教育局提出取消中小學和幼稚園2,500元學生津貼。照顧照顧者平台及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今公布意見調查,98.3%受訪者反對取消學生津貼,逾半人認為當局應維持恆常化學生津貼,即使有改動,亦應改為有經濟審查津貼。調查指對學生的最大影響是日後未能參與功課輔導和補習班,83.2%家長計劃節衣縮食以應付子女學習需要。有家長表示,會著小朋友「唔好食咁多,唔好長肥」,擔心發育後衫褲要全部重購。
照顧照顧者平台及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聯合在今年3月27至4月7日,以網上收集1,282份問卷,有22.2%受訪者居於劏房及板間房等不適切居所。有44.2%受訪家庭領取全額學生資助,有24.9%領取綜援,另有24.8%獲半額學生資助。
受訪家庭的開支方面,超過六成家庭每月用於子女的開支超過4,000元,當中有17.8%受訪者開支更達8,000元或以上。聯席表示開學期間家長需添置書簿和校服等,部分教科書因為改版無法購買二手書,對普通家庭而言已是經濟壓力,對基層家庭尤甚。
經濟匱乏限制發展 家長感焦慮
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後,近八成意見反映子女將未能參與功課輔導班和補習班等學術支援,亦有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未能為子女安排心儀課外話動。近一半人表示,將未能為子女購買足夠而合適的校服。
83.2%受訪者表示,失去津貼將會節衣縮食,過半人將暫停孩子的課外活動及學術支援。另有51.6%和44.1%家長分別會選擇購買二手校服和二手書。有近兩成家長更表示,將暫停孩子的特殊學習需要的相關訓練。
多孩家庭減報興趣班 「真係諗過度過」
居住觀塘區何太育有3名子女,其中現時中三的大兒子患有學習障礙,需要定期服藥,而小一的次子則有學習發展遲緩,幼子準備入讀N班,暫領有在職家庭及書簿全額津貼。她表示,現時家庭靠丈夫月薪1.5萬元維持開支,而兩名小朋友日常學習開支平均每月約3,000元,主要用於童軍、游泳、畫畫及英文專科班等,指2,500元津貼能減輕學費負擔,如哥哥報英文專科一個月須花費1,000多元,又指有2,500元津貼讓小朋友報讀不同課外活動,探索可長遠發展的興趣。
何太亦表示津貼幫助非常大,除了鼓勵小朋友嘗試更多活動及外出學習,又可以參與親子活動,促進父母與子女關係,並提到坊間特殊學習班一堂動輒過千元,基層市民只能買輔助學習用具,如「練力膠」、「訓練小手機」等,至於政府來年取消津貼,她直言部份興趣班需要取消,原先大兒子報讀跆拳道、游泳、英文及童軍班,而次子報讀游泳、畫畫、手工及童軍班,惟資源限制下兩名兒子均須取消游泳及跆拳道班,亦要重新分配學習資源,「一個月嘅開支得咁多錢,咁你真係諗過度過先至報唔報,有時阿哥大嘅話有啲唔同佢報,留返啲錢俾細佬報」,來年資源將着重補習及功課班。
節衣縮食望子女「唔好肥」 慳買衫褲開支
另有上水街坊May一家四口居住公屋,同樣靠丈夫月薪約2萬元維持開支。她表示大女剛就讀副學士,每年學費約7萬元,雖然政府批出學費貸款,但指增加經濟壓力不少「都要還㗎嘛」,若取消2,500元津貼,只能讓有打乒乓球的細女買二手裝備,或暫時不買裝備,亦慨嘆需要教育細女情緒,「希望佢唔好見到啲同學仔樣樣都係用到新嘢,佢自己用唔到囉」。她另提及過往書簿津貼獲全額,惟調整入息審查後,現時只能獲半額津貼,稱「一個人搵食,養四把口嘅話都係好吃力」。
May指當初政府推出不用嚴格審批2,500元津貼「好開心」,小朋友可以換新校服及皮鞋,笑稱「而家調返轉頭叫小朋友唔好食咁多,唔好長肥,長肥嘅話啲衫褲全部都又要買過嘅話開支更加大」,又指小朋友會發育長高,惟收入難以負擔開支並取消資助下,「咁唯有我哋叫佢唔好食咁多先」。
對於政府表示取消2,500元津貼仍有其他經濟援助,May稱:「佢講咋嘛,佢用咩途徑可唔可以話到俾我哋聽,喺邊度申請?基本上佢講出嚟我哋都唔知邊度申請。」
倡保留2,500學習津貼
照顧照顧者平台成員黃樂容建議,政府保留2,500元學習津貼,並取消恆常化政策前,需先與立法會及基層市民進行諮詢。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成員張敏亦指,財政預算案發佈以來辦公室電話「冇停過」,機構中有直播預算案,當時有家長當場落淚,盼能與教育局面見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