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霾下,行山熱潮湧現,愈來愈多市民喜愛走到山野避疫。青衣行山路線更在網上熱傳吸引不少市民到青衣島打卡消遣。
青衣屬新市鎮,是本港的第五大島,其人口超過二十萬。自1959年起,政府大規模發展新市鎮,以應付當時人口急速增長。青衣的發展區域主要分為四部分,包括青衣市中心、門仔塘與牙鷹洲、三支香、寮肚山,分別劃分為住宅區、工業區及自然景觀。
青衣山為「天然屏障」 更有罕有動植物
位於青衣南的三支香最為著名,其山勢高低起伏,尤如三枝香燭,是青衣島的最高點,登頂後可遠眺青衣北工業區及昂船洲一帶景色,更能發現重工業區及綠化地帶比肩而立。原來據《一九八九年青衣危險重估研究報告書》,當局基於公眾安全考慮,將青衣南北的山脊作「天然屏障」,分隔西南面危險工業地帶,減低對居民的影響。
三支香的山嶺上可遠眺藍巴勒海峽、甚至港島景色,路徑難度不高,行山新手都能輕鬆登頂!
依山而行,走至三支香南峰更發現罕有的香港巴豆,屬於本港極危物種,其嫩枝及花序均有星狀鱗毛,果實約手指頭大小,現時僅見於青衣島,該地更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以保護難得一見的植物物種。從天然屏障到「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青衣的三支香不但化身成保護居民的遮擋,而且更保護獨特罕有的植物。
沿青衣自然徑一直往上走,可欣賞到無邊無際的海景。天朗氣清時,更可以看到咸蛋黃似的日落,隨手一拍都可拍到Magic Moment。
沿青雲徑前行,便到達寮肚山。青衣寮肚屬「綠化地帶」及青衣自然徑範圍,當中有島上現存最大、水源充足且具高生態價值的天然河溪(即寮肚坑)以及河谷的原生次生林。作為天然河溪,寮肚坑是不少水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如土沉香、金狗毛蕨、香港南海溪蟹、班腿泛樹蛙等。當中土沉香及金狗毛蕨在本港岌岌可危,土沉香被列為「香港稀有及瀕危植物」之一,金狗毛蕨更受本港法例規管;而香港南海溪蟹及斑腿泛樹蛙亦正面臨消失及水污染的威脅。
寮肚河—這片市區罕見的原生次生林,是不少兩棲動物和罕有雀鳥的棲息地,適合輕鬆生態遊。
寮肚河上游的「鬼仔湖」是區內不少街坊的兒時回憶,除了是就腳的戲水勝地,也因意外頻生而流傳多個鬼故傳說。
現改劃綠化帶 與原規劃背道而馳
昔日的土地規劃有著清晰的指引,譬如明顯分辨住宅區及工業用地集中地,以及對珍貴的生態環境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及保育。據規劃署準則,綠化地帶主要用作保育市區邊緣的天然環境,界定市區及發展地帶,防止城市發展過度擴張。
可是,「青衣西路公營房屋發展計劃」(詳情另見稿)現計劃在青衣西路的綠化地帶改劃為住宅用地。該路段覆蓋現有林地和溪流,屬綠化地帶及天然屏障範圍。按規劃署文件,改劃綠化地帶準則應為「沒有植被、荒廢或已平整」的土地。但諷刺的是,政府文件中竟指將「受影響溪流改道重置、受影響具保育價值水生物種亦會被遷移。」這項發展將對自然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損毀。當局鏟平綠化地帶的同時,難道可遷移受影響的生態環境?
事實上,政府早對青衣住宅規劃有既定建議。據1982年《青衣潛在危機報告》,石油氣影響範圍達一千米,其後環保署亦曾向地政工務科建議油庫與住宅距離需至少一千米。按昔日規劃,選址實屬危險範圍內。再者,預算興建高度比山峰更高,將失去屏障作用。現今發展與昔日規劃背道而馳,漠視對自然環境的損毀,與綠化地帶及天然屏障的原用途更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