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有高官過往安排子女到外國讀書,或入讀本地國際學校備受爭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一個電台節目,被問到能否呼籲高官,安排子女就讀香港的本地學校。蔡若蓮就認為父母的工作,與子女在哪裡讀書,不應捆綁在一起,稱未有特別留意同事的子女在哪裡讀書,重申本地教育十分吸引。
蔡若蓮今早出席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被問到會否呼籲高官子女入讀本地學校, 她表示未有留意同事子女在哪裡讀書,但強調自己及兩名兒子均在本地學校就讀:「首先我自己呢係喺本地讀,小學、中學、大學都係。我兩個仔呢其實都係,幼稚園、小學、中學呢,都係喺香港,幼稚園喺保良局讀。我自己覺得,香港嘅教育制度非常之好,好多外地嘅家長都好心儀香港嘅教育制度。」
常識科拆科 蔡若蓮:人文科增潤中國文化、歷史及地理元素
《施政報告》提出將小學常識科分拆成「人文科」和「科學科」,在2025至26學年起在小一和小四級推行,2027至28學年起小學全面推行。蔡若蓮解釋指當局希望加強小學的科學教育,將科學元素抽出獨立成科,另將常識科保留作基礎,並增潤中國文化、歷史及地理元素成「人文科」。她指原屬常識科的內容佔新課程九成,改名是希望能清楚區分「人文科」和「科學科」。
主持問「人文科」為何不改名為「國民科」,蔡若蓮稱前者同內容包括個人成長,即小童自理、健康、社會、人際關係、理財及性教育,並不只涵蓋中國文化、歷史及地理。在愛國教育方面,蔡若蓮指並非單靠一個學科,當局一直從「多重進路、互相配合」方式,愛國是價值觀、態度,不同學科均有認識國家、培養國民身份認同的元素,如學生活動、交流及考察等。
蔡若蓮舉例,語文科亦可以增加經典篇章閱讀:「我哋民族嗰個嘅核心價值觀,其實就喺嗰啲篇章裡面,幾千年咁樣積累落嚟,大家有個價值共識喺度,呢個咪文化認同。」至於政治題材,蔡若蓮認為如學生的認知能力充足,便應讓他們作分析及探討。
蔡若蓮批媒體、西方報導妖魔化執政黨 對同學、共產黨唔公道
被問到對中共的認識,是否應同涵蓋在課程,蔡若蓮強調,共產黨同屬中國歷史發展一部分,並且是執政黨:「無可能喺認識一國嘅情況底下,你唔認識個執政黨嘅發展歷史。」蔡若蓮表示,現時已設有歷史展覽館,讓學生全面及準確認識執政黨,批評媒體、西方報導在過去妖魔化執政黨,「對同學我覺得係唔公道,對共產黨亦都係唔公道」。
另外,當局亦為高小學生預留了5萬個名額,學校可以組織到內地考察,現時全港870間學校已與內地結成姊妹學校作交流。蔡若蓮指電影亦有助學生了解中國歷史,電影《長津湖》便能協助了解抗美援朝歷史,「對年青人都係一個好大嘅震撼。」
至於認識國家是否要令學生愛國,蔡若蓮認為價值觀有數個層次,先有認知再有共同經歷,才能說愛與否,「你無認知咁你就無從去講愛唔愛,有認知之後,我覺得亦都係需要有共同經歷,先有感情」:「如果個國家係我哋自己嘅國家,見到好嘢嘅時候,我哋當然⋯⋯大家都係非常開心光榮。見到要發展、要改善嘅地方,我哋希望年青人有承擔。」
強調有責任讓學生有足夠機會、時間認識國家 愛國是大是大非
蔡若蓮表示,本港教育有責任讓學生有足夠機會、時間認識國家,「否則嘅話係對唔住」:「至於佢個人感受係點樣呢,每個人嘅成長,每個人嗰諗法係唔同嘅。教育嘅成果正正係咁,有陣時老師幾廿年前教你嘅嘢,可能今天先有用,如果幾廿年前就要度老師嗰句嘢有冇用,就唔公道嘅。」
主持問到在愛黨方面,即如何教育學生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產黨理念。蔡若蓮重申,本港推行一國兩制,辦學需有兩制之下的特色,愛國是大是大非的事,在一國之下則有責任培養學生對共產黨的認識,同學必須尊重一個國家的制度;而國家執行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則是資本主義制度:「我哋唔會話夾梗,一定要啲學生要去愛某一個黨,或者愛某一種制度,兩種制度我哋係並存嘅,但我哋要有基本認識同埋尊重。」她最後強調是正確認識共產黨歷史,而並非偏頗。
此外,政府早前指學校旗桿損毀應列為「緊急維修項目」。蔡若蓮稱是展示態度的一種,「情必以物達」,希望向外界傳遞「我哋好重視」的訊息。不過,蔡若蓮指非要求學校職員「自己爬上去整」,而是通知維修人員加快維修,「唔係旗桿壞咗都唔知,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