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料水填海申環評 區議員批政府沒告知馬鞍山屋苑有諮詢

馬料水填海申環評 區議員批政府沒告知馬鞍山屋苑有諮詢

馬料水填海申環評 區議員批政府沒告知馬鞍山屋苑有諮詢

【獨媒報導】政府早於2011年提出馬料水填海,惟多年來歷經地區遊行反對、「土地大辯論」、立法會跨黨派要求擱置,至2019年宣佈暫緩。然而,政府於2021年宣佈重啟計劃,其後土拓署今年7月向環保署申請環評概要,開展環評程序。沙田區議員鄭仲恒批評,政府沒告知馬鞍山屋苑有環評諮詢進行,各法團對此不知情,屬欠缺周詳。長春社表示,是次政府屬「先填海後規劃」,不合邏輯,並關注填海會否增加城門河一帶的水浸風險。

無標題

政府2011年提出馬料水填海 民建聯曾夥馬鞍山屋苑遊行反對

2011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展開《優化土地供應策略 – 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顧問研究,結果顯示位於沙田新市鎮附近的馬料水是具潛力的近岸填海地點之一,可作住宅發展用途。

項目引來對岸的馬鞍山居民反響。多個馬鞍山屋苑業主立案法團及業委會,聯同時任民建聯沙田區議員、現任文體旅局政治助理招文亮,組成「關注馬料水填海聯席」,於2013年收集了超過12,600個簽名反對填海,又於區內舉行了「反對馬料水填海大遊行」,近400名居民參與遊行,要求政府擱置填海。

2013年立法會文件

2013年立法會文件

2019年立法會跨黨派要求擱置填海 政府宣佈暫緩

2017年,土拓署發表「馬料水具潛力填海地點的技術議題研究 – 可行性研究」,稱馬料水填海沒有不可克服的技術問題,可以提供機遇滿足全港和地區性的發展需求。至2018年經「土地大辯論」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報告,建議5個近岸地點進行填海,包括龍鼓灘、小蠔灣、欣澳、馬料水及青衣西南,估計合共可提供約450公頃土地。

2019年3月,時任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於發展事務委員會動議,要求政府擱置馬料水填海計劃,停止相關研究,以確保附近社區生活質素不會惡化,釋除附近居民的疑慮,最終獲得通過。翻查會議記錄,馬料水填海被立法會跨黨派議員要求擱置,包括民建聯的葛珮帆。

政府同年回應土供組報告時稱,為確保周邊社區的生活質素不會下降,並減少當地居民的疑慮,宣佈暫緩推行馬料水填海計劃,以便有更多時間檢視居民關注的交通影響和房屋比例事宜。

無標題

林鄭前年宣佈重啟計劃 土拓署今年7月申環評概要

然而,填海計劃於兩年後捲土重來。2021年政府公布的《香港2030+》建議提出,馬料水填海及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至岩洞後騰出的土地,可在中長期增加土地供應,並建議有關土地主要用作創科發展和其他兼容用途。馬料水填海潛在供應約60公頃土地,連同搬遷後的沙田污水處理廠,合共提供約88公頃土地。

同年,時任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宣佈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建議作創科發展,藉此強化「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的發展,並以創科作主要經濟功能。

為推展填海計劃,土拓署於2022年7月展開「馬料水填海工程研究 – 可行性研究」,為期24個月,以確定擬議計劃的填海範圍和技術可行性,亦會就受擬議填海工程影響的現有設施,建議各項必要進行的重置工程。現時在擬填海的沙田海中,已設有填海工程的勘探裝置。

無標題

今年7月3日,土拓署向環保署提交文件,為馬料水填海項目申請環評研究概要,開展申請環評的程序。土拓署預計馬料水填海工程和相關的海事工程會分階段進行,並預料最快2029年分階段完成填海。馬料水填海屬今年6月精簡環評後,環保署首個接獲申請環評研究概要的項目。

在空氣和噪音影響方面,土拓署將中文大學及大部分馬鞍山近岸屋苑列為「空氣敏感受體」,北至觀瀾雅軒,南至錦泰苑,而「噪音感應強的地方」則只有錦泰苑被包括在內。

無標題

在水質、生態及環境影響方面,土拓署指填海或影響吐露港一帶的珊瑚群落、紅樹林和彭福公園的鷺鳥林等。土拓署表示,將根據環評結果制定緩解措施,確保影響維持在可接受水平,填海亦盡可能採用非浚挖式方法來形成土地,減少挖出沉積物。

環保署則表示,土拓署已提前作環評的前期準備,包括生態基線調查,並會善用中央環境數據庫,提升效率,經精簡環評程序後,預計填海項目的環評程序時間可縮至約18個月內。

土拓署工程項目簡介

空氣質素影響評估研究範圍(土拓署工程項目簡介文件)


噪音影響評估研究範圍(土拓署工程項目簡介文件)

區議員:土拓署沒有公佈處理沉積物位置

在7月4日至17日為期兩星期時間內,環保署讓公眾查閱土拓署的環評概要申請,以及接收諮詢。沙田區議員鄭仲恒關注該諮詢,呼籲馬鞍山居民踴躍提交意見,並對土拓署工程項目簡介提出不少質疑。

土拓署表示,填海工程期間可能挖出海床的沉積物,會在工程項目附近的臨時地點加以處理該沉積物,同時亦建議在24小時內,盡快運走任何帶有氣味的物料,並在任何時候都以帆布或不透氣布料覆蓋被挖出的物料。鄭仲恒表示,關注該些沉積物有可能已受到污染,甚至帶有氣味,但署方未有向公眾交代該臨時地點的確實位置,擔心氣味為附近居民造成「衝擊性的嗅覺滋擾」。

土拓署工程項目簡介

土拓署工程項目簡介

空氣及噪音影響評估範圍相差200米 鄭仲恒質疑署方數字如何獲得

在噪音方面,據土拓署工程簡介文件,進行空氣質素影響評估的研究範圍,初步界定為潛在填海區的500米範圍內,但進行噪音影響評估的研究範圍,初步界定則為潛在填海區的300米範圍內。鄭仲恒表示,對兩個距離範圍的數字感到好奇:「此兩個數字是如何獲得,而土拓署又是基於什麼準則導致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所影響的範圍有別?」他指,兩個數字相差200米看似不起眼,但已經將德信中學、曉峯灣畔、嵐岸、嘉華星濤灣、海典灣、天宇海、觀欄雅軒等地摒除在研究範圍外,「難道上述各屋苑就不是工程噪音下的受害者?」

而在生態保育中,鄭仲恒認為土拓署工程簡介著墨不多,只透露吐露港水域一帶的珊瑚群落和彭福公園鷺鳥林保育詳情,質疑相關部門拒絕正視當中問題。

此外,土拓署指在潛在填海區半徑的500米範圍內,沒有「具特色或獨特資源的景觀」,鄭仲恒認為該說法屬非常主觀。鄭仲恒亦質疑土拓署沒有詳細談及填海工程對現有烏溪沙石灘、海星灣、新舊艇會龍舟會使用者的影響,以及潮汐、水位升降、海水倒灌等可能發生的現象。

無標題

環保署諮詢沒有通知馬鞍山屋苑 鄭仲恒批評欠缺周詳

鄭仲恒表示,是次環評諮詢政府沒有通知馬鞍山各個屋苑,只有通知區議會,各法團對此並不知情,批評欠缺周詳,「唔好話諮詢,係收取意見。」他指,馬鞍山居民和法團得悉後反應很大,惟他們不清楚是次諮詢應提交甚麼意見:「呢次意見主力唔係反對,反而係最主要係日後想討論填唔填海,你係自己製造一個討論空間畀自己。」

無標題

區會換屆或不能跟進填海 不透露會否參選下屆

政府精簡環評程序後,一般項目程序需時18個月,較大型或者複雜的項目則需時24個月完成,惟今屆區議會將於本年年尾結束。被問到可否繼續跟進填海時,鄭仲恒稱自己也不知道,明白自己未必能夠一直跟進填海項目,「如果我唔係議員嘅時候,其實我都好難跟進落去。」他又指,政府進行所有工程均會作諮詢,但至於諮詢會否受到理會,「呢樣嘢我諗好多市民都會知道。」

至於會否參選下一屆區議會,鄭仲恒則稱,自己永遠不會透露,因為在現今制度下,自己連選擇不參選的資格也沒有:「我一直都諗緊,如果我想選嘅話,我就會不停咁樣問人攞提名,但係嗰啲人我都唔知係咩人,(我)都係見步行步、穩穩陣陣咁做好呢幾個月先至算。其實宜家冇得話自己選唔選,喺宜家咁嘅制度之下,唔係去到我決定話選或者唔選,其實我連話唔選嘅資格都冇,因為唔輪到你話事。根本我都唔畀你選,你做咩要衝出嚟話唔選?所以呢樣嘢我永遠都唔會講。」

無標題

沙田區議員鄭仲恒

居民目標反對填海 自己冀有協商空間

鄭仲恒最後指,全面反對填海固然是馬鞍山居民的目標,而自己則希望政府和市民之間有協商空間,不會賣弄民粹進行反對:「宜家政府可能好多一啲工程項目要推展嘅,未必阻得到,但(我)希望為居民將個影響減到最細。其實我一直做議員到宜家,係希望將個事實,可以同市民去表達、溝通,而唔係不停係咁賣弄民粹。就住呢個諮詢其實我好容易draw soundbite(作新聞妙語),『大家一齊企出嚟反對呀!』,呢個最容易soundbite、引來最大嘅迴響,但我偏偏用一個最難嘅方法,就係去解釋返畀大家,點樣去(交)呢一份意見。我希望可以將最大嘅利益帶到畀市民。」

無標題

長春社:政府「先填海後規劃」不合邏輯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向《獨媒》稱,關注政府是否「先填海後規劃」,指馬料水填海環評沒有包括未來土地用途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質疑在未有任何規劃細節下做環評屬不符合邏輯:「根據個PP(工程項目簡介)寫法,係要等創科局完成咗研究,先考慮會否再另外再做環評,我覺得未有任何規劃細節下去先做環評,咁樣的規劃邏輯係唔合理。」

吳希文亦關注填海對城門河排水的影響。他指,無論是極端天氣抑或一般天文大潮的日子,城門河都有水浸的情況發生,關注日後一旦填海,水流會否大幅度被改變,增加城門河一帶的水浸風險。

無標題

香港中文大學校園

崇基學生會:關注填海必要性及對中大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生會表示,關注填海工程期間產生的空氣、噪音污染對中大宿舍的影響,工程對中大景觀、附近地區生態的影響,以及填海的必要性。

地區組織沙田交通關注組則指,自精簡造地規劃程序後,容許在未核准法定圖則情況下動工填海,即用地的規劃用途仍然未定,建築物的高度限制仍屬未知之數,質疑如何評估填海對景觀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