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聯合國資助機構早前發表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143國家及地區香港只排名86位,遠遜亞洲地區排名最高新加坡(30名)。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團隊今日公布一項調查,卻發現另一番景像,近六成受訪者認家庭幸福感指數高,即10分有7至10分。有記者問香港的幸福程度相對新加坡和台灣等地屬高還是低?助理院長王文炳指西方譯名「幸福指數」,「其實唔係一定幸福嘅」,又叫大眾反思在中國人社會,「我哋係咪要同西方人追求一個好高嘅happiness score」。
「賽馬會智家樂計劃」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團隊於2023年7月6日至8月26日期間,網上問卷方式訪問了4,529名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以0至10分評價家庭及幸福感指數、3Hs(家庭健康、快樂及和諧)和自我認知心理健康指數,並問及行為(與家人溝通、互動及孤獨感),以及參與社福機構活動的意願。
誰感幸福? 擁物業、月入過6萬者較大機會
調查顯示,近六成(58%)受訪者認為自己家庭幸福感指數高,其中近六成半(64.5%)為55歲或以上的年長人士,逾七成(73.7%)家庭月入超過6萬元或以上,並分別有六成人擁有自置物業(63.2%)及受過專上教育(63%),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的可能性亦較大。
調查又指,高家庭幸福指數的受訪者常與家人互動,如近79.8%人會和家人玩樂;75.7%人會讚賞家人;67.3%人陪伴家人,並且八成半(86.6%)與家人進行八項或以上的互動活動、七成(73.1%)更多與家人面對面溝通,以及近七成半(74.4%)人較少感到孤單。另外,問到受訪者進行什麼活動令家庭更幸福或快樂,分別近八成人認為和家人溝通(78.2%)和一起吃飯(78.1%),其次是陪伴家人(73.3%),而回答「給家人買禮物及一些錢」則不足兩成。
王文炳指,以上因素可提高家庭幸福感,如個人層面方面可以讚美及陪伴家人、與家人一同吃飯,甚至一起外出旅遊。他亦表示個人孤獨感高,家庭幸福指數相對較低,並建議可多陪伴家人互動,以及多點高質素的溝通。
有受訪者指一家人齊整食飯已幸福
同時,團隊在2023年10月28至11月5日在科學園的創新科技嘉年華攤位招募51名受訪者訪談,了解家庭、個人幸福的看法,其中有七成(74.5%)為受訪者為男性,逾八成半(86.3%)人認為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
王文炳表示,總結三項受訪者認為「幸福」的要點,包括陪伴與關懷、3Hs,以及多與家人溝通、交談和吃飯。他舉例指,其中一名30至39歲男性受訪者認為幸福每人標準不同,要因應個人是否容易感到滿足,稱媽媽幫你煲湯等你回家已感到幸福。他又指幸福是行動,稱「中國人最緊要食飯」,分享兩名女受訪者認為與家人吃早晚餐、飲茶、花時間外出互動、家人齊齊整整已感到幸福。
健康快樂和諧指數疫情大跌
至於有關3Hs(家庭健康、快樂及和諧)的數據,團隊由2016年起每年均會做一次,數據顯示自2017年起3Hs數字7.62至7.28開始下跌,到了2023年只得6.68至6.39。王文炳2020年疫情爆發,3Hs指數開始下降到6.6至6.4,表示期望隨著疫情後社會、經濟活動復常,預計數字會回復疫情前水平。
王文炳指V型反彈非常困難
疫情後復常3Hs指數仍下跌,問到認為主因為何、是否有其他社會問題所致?王文炳則指,有很多原因所致,但個人認為數據要「V型」反彈非常困難,表示一直做開快樂指數即使有社會問題發生,亦不會有很大變動,強調疫情影響「真係好大,真係Boom一聲跌咗啲嘅」,短時間內難以有因素「V型」反彈,稱「需要啲時間等經濟復常,帶嚟嘅效應或者帶嚟對家庭嘅benefit(好處),譬如疫後恢復正常、小朋友學業重上軌道、家長工作環境OK」,令他們可以增加外出活動機會,認為隨著復常指數可以逐步上升。
《獨媒》追問到會否因為政見或價值觀不同影響溝通,以致家庭關係不良?王文炳僅表示是次問卷沒有問及相關問題,指調查顯示溝通次數及質素「好緊要」。
聯合國排名僅86 王:中國幸福不只happiness
香港3Hs的指數為6.39至6.68,問到對比其他國家的幸福指數,如新加坡、台灣等,香港的幸福指數屬高或低?王文炳表示,香港在全球幸福指數為低,只排列80多位,相對指數較高的西歐國家,認為「佢個譯名叫做幸福指數,其實唔係一定幸福嘅」,解釋指「我哋happiness嘅score同family 幸福指數,或者個人幸福指數correlation唔係100%,都係6至70%,即係中國人所謂嘅幸福more than happiness」。
他又表示大家要反省「happiness係咪最重要呢?喺中國人入面,我哋係咪要同西方人追求一個好高嘅happiness score」,又指3Hs並非完全能與該研究比較,而研究本身包涵其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