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每天要解決一個問題的李家超,又多一個問題要解決。家計會公布每5年進行一次的調查,發現香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由5年前的1.3人,下跌至0.9人,創歷史新低。「無孩夫婦」亦取代「一孩家庭」成為本港主流。研究小組主席、學者葉兆輝坦言數字在未來兩三年會持續下跌,部分人「搵支槍指住佢都未必生」,另有一部分人或者經濟支援下願意多生一個。葉兆輝又指,生育率創新低的原因是年輕人不結婚及遲生育。
家計會自1967年起,每5年進行一次「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今日(8月15日)舉行「2022年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發佈會,是次研究於2022年9月至12月期間進行,向1,502名15至49歲已婚或現正同居的婦女及1,052名配偶或伴侶進行調查。
教育高收入高 愈傾向無子女
研究結果顯示,本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有持續下降的趨勢,由2012年的1.2名下跌至2022年的0.9名,為歷年來新低;生育率亦由2021年0.772下跌至2022年只有0.701,為全球最低。另一方面,2022年「無孩夫婦」比率較5年前增加超過一倍,沒有子女的女性比率為43.2%,取代「一孩家庭」成為本港主流。同時,教育程度越高及家庭收入越高者,沒有子女的比例均較高。
研究亦指出只生一個孩子及不想生孩子的主要原因為「已有足夠的孩子數目」、「養育孩子的責任太大」及「不喜歡小孩」。
夫婦行房次數驟降至每月3次
至於婚姻與性生活方面,受訪夫婦的每月平均做愛次數,由2012年4.3次下降 2022年的3.1次,影響性生活的因素主要為「工作壓力」、「與孩子同住一室」以及「生活空間擠迫」。男用避孕套雖由2017年的79.8%微跌至2022年的75.1%,惟仍為最普遍的主要避孕方法。
獎金未必有效 部分家長更睇重成長環境
家計會榮譽顧問、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葉兆輝指,生育率下降為全球趨勢,預料本港未來生育率仍會持續下降。他又認為生育與否,經濟支援很重要,但養育責任同樣重大,例如兩成人若有經濟支援或多生一個,但「另一班搵支槍指住佢都未必生」。他指從研究結果可見,受訪夫婦同樣關注教育質素及社會對家庭的支援,強調社會要有整體配套才合作,才可以鼓勵生育。
家計會執行總監林慧翔補充,從研究發現有三成女性認為教養責任重大。她認為是好事,反映並非「生咗出嚟就算」,而是希望「畀到好嘅成長環境小朋友」。她認為不能單從獎金利誘生育,因為「拎唔到假、無人幫手湊」,都是重要考慮。
多名記者問及生育率創歷史新低的影響因素,葉兆輝將生育率創新低歸咎於結婚人數下跌及遲生育。他指出,由於本港為亞洲社會,婚外生育比率較小,結婚人數亦下降;再加上結婚中位數為30.6歲,婚後再生育機會亦減少,故最直接影響為不結婚及遲生育。
他又透露,早前有研究問及高中生結婚和生育意願,結果有15%受訪者不想結婚,葉兆輝認為情況令人擔憂,反映高中生年紀已經對組織家庭無大期望。
葉兆輝又直言,過往官員在回應生育政策時,多稱生育是「個人決定」,當局沒有針對性措施,只一般性增加子女免稅額、延長侍產假和產假,其他國家的措施「力度同闊度」都比香港大。
另有研究發現15%高中生不想結婚
葉兆輝亦提及有關鼓勵生育政策,他指出經濟支援雖然重要,但不認為一個方法可處理多樣性問題。他表示,應以整體配合及配套為主,解決低生育率的「超前問題」,如小孩子生活質量、住屋、教育制度、嬰兒托管以及友善工作環境等。
林慧翔補充指,現時本港結婚年齡中位數為30.6歲,強調計劃生育是十分重要,「唔係話40歲你先話比佢聽你宜家計劃啦,時間好抆啦」,應要年輕時及早計劃,令生育機會提高。另外,她亦提及企業可設立「彈性工作時間」,有助減輕婦女生育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