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非港人同可坐灣區跨境救護車直達 盧寵茂:不應關門拒絕、不應自我封閉

非港人同可坐灣區跨境救護車直達  盧寵茂:不應關門拒絕、不應自我封閉

【獨媒報導】政府擬於今年年中試行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在深圳及澳門醫院作試點,病人可直接乘坐當地救護車抵港,不需在口岸轉車。當地醫生更可隨車抵港,根據「有限度註冊」工作至抵達醫院。預計每年直接運送個案將約數十宗,對象不限於港人,試行一年再檢視。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出席立法會會議時強調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不應關門拒絕服務非本地居民、自我封閉,他又估計這階段大部分使用直通服務的「應該會係香港居民」。

香港單方面接收病人

現時在內地的病人想回港治療,兩地救護車要在口岸「車過車」移交病人。不過政府即將試行白車「點對點」,將病人一程過送到本港指定公立醫院。計劃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根據醫衞局提交至立法會的文件,政府擬分別以港大深圳醫院(包括作爲其他廣東省醫院運送來港的「轉運點」)及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作試點。救護車由港大深圳醫院及澳門消防局提供和操作,將先試行兩地救護車來港,雙向則日後再考慮。當局表示並非取代口岸交接安排,預計每年直接運送個案將約數十宗。

有灣區醫院欠「某些緊急且複雜的手術」

文件舉例,部分大灣區醫院沒提供某些緊急且複雜的手術,如甲型主動脈剝離,「車過車」可能帶來風險,例如救護車器材不同;更稱惡劣天氣下,口岸交接會提高運送風險。 另一「特別情況」是港人在內地或澳門遇嚴重意外,要進一步治療,也不適合「車過車」。

無標題
資料圖片

當地醫生可跟車 抵港續工作

啟動運送機制要兩地醫院及病人同意。派送醫生評估病人情況後,會聯絡醫管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聯同接收醫院評估,決定是否啟動機制。派送醫生主要考慮原則包括,病人需跨境轉院以接受持續治療或康復、運送不會有過度風險、及病人不適合以其他交通跨境。文件強調,不會運載料不久可出院,或可在當地適當治療,如輕微骨折病人;要即時搶救者亦未必適宜。

文件指有需要時當地醫生會隨車來港,當局會確保醫生符合香港法例,入境後可繼續醫療程序直至到達醫院。醫務委員會今日刊憲,根據《醫生註冊條例》作「有限度註冊」公告,為隨車醫生註冊。

DSC09781
資料圖片

盧寵茂料大部分服務港人

今天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討論安排。盧寵茂在開場白強調絕對不會將病人由病發現場接到香港,亦非為輕症病人做跨境服務。他指初步估計這階段大部分使用直通服務的「應該會係香港居民」。他表示,初步資料顯示每間醫院提出審批的醫生是個位數。由於提供服務者是兩個試點醫院,當地會有收費制度,香港路段不收費。

無標題
盧寵茂

過關後送最就近醫院

盧寵茂表示原則上病人會送去過關後最就近的醫院,再到急症室分流。澳門經港珠澳大橋,最近是北大嶼山醫院;深圳醫院經深圳關口,就是屯門醫院和北區醫院。除非個別情況才會直接安排專科醫院對接。至於車上提供的藥物是病人個人用途,使用非香港註冊藥物可獲豁免。

數據方面,醫管局總監(質素及安全)黃立己表示,消防處每年在關口接到數千緊急救護召喚,但經過分流後嚴重情況只有幾百宗,數目不多;澳門則少於10個。盧寵茂表示醫管局會把關決定何時啟用直通服務,相信對公營醫療系統造成壓力不大。

僅南下服務?盧寵茂:雙向複雜

不少議員關注單向南下服務安排,盧寵茂表示,兩地打通技術上相當困難及複雜,包括車輛、醫務人員、器械、藥物審批,可能面對很多阻力,「成個制度係唔同」。試點計劃則可以事先審批,不用牽涉法律修改。

病人死亡跟車醫生有責? 盧寵茂:只是延續當地治療

新民黨陳家珮問及,倘若深圳、澳門醫生跟車,病人來港後死亡,家屬追究責任會否牽涉試點醫院。盧寵茂指,病人本身已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醫生在路途上只是延續,醫管局會給予醫生榮譽委任,令他們符合法規。

民建聯黃俊碩則問,如果隨車醫生來港後看到路面有突發情況,可否落車幫忙。盧寵茂指有限度註冊不允許落車提供服務,不可以醫生身分處理,但意外現場任何人都可為病者提供協助。

糾正開放內地居民來港:內地治療先進

議員楊永杰指,同意開放內地居民來港醫治,但費用昂貴,關注如何避免走數。盧寵茂糾正指「絕對唔同意」,認為「因為內地而家大部分治療都係好先進,成個大灣區醫療已經發展得好好,好少我都好難諗到有啲咩,係佢哋必須嚟香港醫學上有需要。」他指同時不應限制非本地病人,「有可能有啲病人真係好需要,例如澳門係一個例子,例如跨境旅客」。會上盧寵茂多番強調,不應關門拒絕非本地居民,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不應該自我封閉。

無標題
楊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