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性教育在香港未有獨立成科,而是將有關課題融入相關科目中,並由中小學自行制訂校本課程,無法保證教學時數及質素。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質疑大部份中學因課程緊湊而沒有時間教授性教育,令本港青少年的性知識水平多年來持續未如理想,建議局方訂明性教育的課時。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重申性教育不應獨立成科,認為與其他跨課程價值觀教育範疇有關連,又認為讓學校彈性安排課時,結合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氛圍推行性教育是適切做法。
蔡若蓮:性教育與價值觀有關 不應獨立成科
蔡若蓮在書面回覆中先重申,性教育與其他跨課程價值觀教育範疇,例如品德及倫理教育、生命教育、守法教育、媒體和資訊素養教育是相互關連,並涵蓋個人、家庭、社交、社會、國家和世界的生活層面,因此性教育不應以獨立科目處理,而是以價值觀教育為主,串連不同科目、全方位學習活動等,以跨課程方式推行。
稱學校彈性安排課時是適切做法
蔡若蓮續解釋,與性教育相關的學習元素,包括個人成長、衞生、青春期、交友、戀愛、婚姻、尊重他人、愛惜和保護自己、性別平等和兩性關係、性騷擾、堅決拒絕別人的冒犯等,涵蓋性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已蘊含於中小學課程中,例如小學常識科、小學人文科及科學科、初中科學科、生活與社會科、公民、經濟與社會科、高中倫理與宗教科及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等。她指,學校透過相關學習領域和科目,以及周會、班主任課或輔導課等推行性教育,讓學生學到性教育相關知識。
她強調,學校已普遍接納及認同綜合跨課程的推展模式,認為讓學校彈性安排課時,靈活結合課堂內外的相關學習活動和正面學習氛圍以推行性教育等價值觀教育,是適切的做法。
2001年前指引已非學校指導文件
政府曾在1986年出版首份《中學性教育指引》,並在1997年修訂為《學校性教育指引》,供學校自行參考,事隔已有27年。被問到會否更新《指引》並重新採用,教育局指2001年已推行課程改革,一直提倡以全面和綜合模式推動包括性教育的價值觀教育,為學生提供整全和生活化的學習經歷,2001年前的有關指引「已不是學校的指導文件」。
陳家珮亦提到,網上與性教育相關的資訊參差,中小學生難以分辨真偽,問政府會否考慮加強校外的性教育宣傳工作,提供正規資訊。
局方指,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一直推行「青少年健康服務計劃」,當中提供各類型課程,包括為學生而設的「性教育工作坊」系列,以講座、小組情境討論、角色扮演或遊戲等形式探討不同性教育相關主題。在2022/23學年,計劃共舉辦近200場性教育工作坊講座,共有190間學校和近兩萬名學生參與。 其中內容包括青春期的轉變、 與異性相處的技巧、友情和愛情的異同、一段感情關係如拍拖、失戀的處理、性與愛的關係和性濫交所引致的後果,以及避孕的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