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日前出爐,其中急症室由180元加價至400元。醫管局今年內將推出措施「為自身作出改革」,包括積極研究減少前線醫護人員的行政工作、利用科技提升效率,及全面檢討如何節流。主席范鴻齡表示,醫管局每日要採購很多物資,包括文具、餸菜和衣服等,在檢視流程後「一定會發覺中間有啲水份」:「如果我哋吱啲水份出嚟,一定慳到錢。因為我哋基數大,就算我哋吱少少水份,都會係唔少錢。」
醫管局今午舉行大會會議,主席范鴻齡、行政總裁高拔陞在會議後見傳媒。范鴻齡在見記者時點名感謝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帶領進行全面的收費改革檢討,稱醫衞局及醫管局團隊花費了超過一年時間,反覆討論、思考、調研,及參考外國做法,「終於達成咗我哋認為可行嘅、全面嘅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
此外,范鴻齡認為,在方案落實後可以逐步理順公營醫療資助,並同時加強對危重疾病或病情緊急病人的保障,「亦都令到公營醫療可以持續發展」,並感謝政府承諾不會減少對公營醫療的支持。
提三個改革方向 包括利用科技提升效率
范鴻齡提到,醫管局今年內將推出連串措施「為自身作出改革」,特別著重提升服務效率及增加生產力。他表示,現時用於公營醫療的公帑近1,000億元,當中六成為員工薪酬,「呢部份係減唔到」:「我哋可以做到嘅就係將團隊嘅生產力提高。」
至於具體做法,范鴻齡稱循三個方向進行,首先為為積極研究減少前線醫護人員的行政工作,在不影響病人的安全情況下,增加服務產量,「希望佢哋盡量可以抽多啲時間參加臨床工作」,包括使用人工智能撰寫醫療報告,及研究減少舉行會議:「前線同事做少啲非臨床工作,用多啲時間去臨床工作,咁就可以睇多啲病人,做多啲手術,將效率提高。」
派藥劑量改為不多於24周 范鴻齡:有空間繼續減低
其餘兩個方向則是利用科技提升效率,及全面檢討如何節流。針對節流,范鴻齡認為「應使則使,應慳則慳」:「我哋使緊接近1,000億,如果慳到0.1%就已經係1億。以100萬請一個新醫生計 ,慳1億已經可以請到100個新醫生 。」他形容,最沒有痛苦的節流就是消除浪費,醫管局要繼續做更多相關功夫。
醫管局周一起已減少派藥劑量,每次最多只向病人派發不多於24周、即相當約6個月的藥物。范鴻齡相信隨著社區藥房成立,病人已可以在全港各區覆配,「24個禮拜有空間繼續減低」:「呢啲慳錢返嚟,大家都冇痛苦,只有減少浪費。」
盼能節省逾2% 強調首要考慮絕不影響病人安全
除此之外, 范鴻齡指醫管局檢視在採購過程中作出簡化或「慳啲錢」:「醫管局買好多嘢,我哋買餸又買衫。」他透露,醫管局亦透過流程複檢,令運作簡化,舉例指在白內障手術期間簡化程序,即使用兩間手術室,強調首要考慮絕不能影響病人安全。
《財政預算案》早前宣布,2025/26年度節省政府經常開支的幅度將增加至2%。范鴻齡稱,醫管局希望能節省逾2%,重申每日要採購很多物資,包括文具、餸菜和衣服等,在檢視流程後「一定會發覺中間有啲水份」:「如果我哋吱啲水份出嚟,一定慳到錢。因為我哋基數大,就算我哋吱少少水份,都會係唔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