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鄧家彪:市民「誤會」NGO自資營運「綠在區區」 促大字標明特區資助

鄧家彪:市民「誤會」NGO自資營運「綠在區區」 促大字標明特區資助

(獨媒報導)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昨日討論斥1.1億,於安達臣道興建垃圾站及「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大樓。工聯會鄧家彪指有市民「誤會」「綠在區區」是非牟利機構「自己做好事」,建議政府在全港「綠在區區」招牌大字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全額資助」。

昨日(4月4日)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討論於西貢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興建同時設有垃圾收集站及「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的聯用大樓。目前全港各區「綠在區區」由環境保護署全資,招標不同非政府機構營運。

DSC_5084
鄧家彪

鄧家彪指市民誤會「NGO自己做好事」

鄧家彪稱,政府委託非牟利機構經營「綠在區區」,「久而久之有啲市民真係覺得,係NGO自己做好事,特區政府環保冇乜盡力。」要求「綠在區區」營運點招牌上「大大隻字寫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全額資助』」,「想個社會,包括每一個市民明白,睇落去做緊一啲好嘅事,其實係政府政策支持、資金支持。」

綠在區區設於二樓 議員憂減回收意欲

擬建的三層高的聯用大樓位於石礦場用地發展區內,安愉道與安愉徑交界,佔地709平方米。地下及一樓將用作食環署的永久離街垃圾收集站及相關設施。二樓則是環保署的回收便利點。垃圾收集站及回收便利點各自有獨立入口。項目預算工程費為 1億1,060萬元 。

對於「綠在區區」設於二樓,委員會副主席、新民黨陳家珮擔心不便,影響市民回收意欲,促將回收點搬至地面。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表示,首個垃圾站及回收點聯用項目洪水橋大樓的回收點亦設於二樓,指垃圾車出入對樓底高度有要求故垃圾站必須設置於地下。她指環保署會考慮於大樓外增設回收設施,「方便譬如夜晚嚟到,七點(大樓)閂咗門,就用呢啲設施。」

DSC_4816
陳家珮(左)

環境局副局長黃淑嫻

議員質疑建築成本比洪水橋高

根據立法會財委會文件,洪水橋聯用大樓面積743平方米,樓高六層,預算造價1.89億。立法會議員陳振英質疑安達臣聯用大樓只有三層高,為何每平方米建築成本更高。黃淑嫻表示,洪水橋大樓設有數層寫字樓,每平方米造價較低,故拉低價格。她又指安達臣選址位置形狀不規則,「洪水橋啲車可以泊喺出面再轉入去,但呢個要成架車入去,所有嘢都要入面做」,稱若剔除「個別地方特有因素」,平均每平方米造價相若。

唯一對項目有保留的民建聯何俊賢指,自己過往曾要求為漁民設置「綠在區區」海上回收站,但當局指服務人數偏少。他批評政府標準不一,要求全面檢討設置「綠在區區」的準則。他認為安達臣聯用大樓服務人數不足,不滿當局指安泰邨、安達邨的居民可經行人天橋前往聯用大樓回收,諷刺「我屯門拎過去你都歡迎」。

DSC_4500
何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