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自2017年起,每間受政府資助的社福機構須公開財務報告(AFR),內容包括機構整體薪酬、儲蓄水平等。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社總)就過往七年的社福機構財務報告展開調查,發現大部份社福機構均出現「水浸」,去年有47間機構因整體儲備超越規定,需將撥款退還予社署,涉約8,000萬,當中更有單一社福機構退還近2,000萬。社總認為,在撥款及公積金儲備「水浸」下,同工待遇未有因而相對應提高,促請業界善用儲備,改善員工薪酬待遇。
有單一社福機構退還近2,000萬
社總調查發現,自撥款制度推出後,社福機構的儲備水平在過去七年持續上升,甚至出現「水浸」。現時行內共有164間受社署整筆撥款資助的社福機構,至今總體儲備達57億。其中去年有47間機構因儲備已超越規定的運營開支的25%上限,而需將撥款退還予社署,退款涉約8,000萬。
記者翻查各社福機構的財務報告,發現去年「鐘聲慈善社」撥款退還最多,涉近2,000萬。
社總機構財務研究組熊百祥解釋指,不少機構擔心「財政爆煲」,便採用相對保守的財政策略,寧可任由撥款儲備「水浸」,甚至退還撥款。惟當機構退款予社署,變相撥款未能用於社福服務上:「啲錢本身係政府撥款畀機構做服務,或者出糧,但因為機構儲錢、水浸得太多,要退返畀錢政府,啲錢未必落到喺服務到。」
公積金儲備同樣嚴重「水浸」推算可支付18個月員工強積金
調查亦發現,在機構保存的公積金儲備上,「水浸」情況比整筆撥款儲備更為嚴重。過去一年,行內全年公積金開支為約11億,惟公積金儲備約20億。熊百祥推算,這足夠機構支付多18個月的員工強積金,甚或若社署未來兩年不就公積金撥款,機構仍有能力支付。
而過半數的機構的租金收支水平有赤字,即政府提供的租金津助不足以支付整筆付款下的租金開支。過去七年間,租金收支呈赤字的機構從129間下降至87間,惟租金虧蝕額從約1億4千萬反覆升至1億6千萬。熊百祥認為,數據反映租金虧蝕累積在小部份機構之上,「過去咁多年都無改善過,仲惡化緊,好多機構租金累積虧蝕越嚟越多,情況值得關注」。
社總籲以「水浸」公積金儲備加強員工退休保障
社總會長張志偉認為,機構為求減低風險,不願改善社福界同工的待遇,風氣並不可取。他又提到,不少社福機構重新制定薪酬架構後,將薪酬壓縮,如以低於政府總薪級表内的起薪點聘請員工、自設較低的頂薪點等,當中以學位社工薪酬壓縮最為嚴重。
他呼籲機構善待員工,重新根據薪級表列明的起薪點聘請員工、放寬頂薪點上限,並將「水浸」的公積金儲備用於加強員工的退休保障。
社總亦認為社署應承擔機構於租金上的開支,減低其財政風險,並應制訂長遠社福規劃,確保社福用地供應充足,令機構毋須再負擔巨額租金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