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在香港出生率持續下降及移民潮下,本地學齡人口亦不斷下降,令學校浮現收生困難問題。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早討論最新公營中小學學位規劃,多名議員炮轟局方無板斧應對,只有縮班殺校。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強調已有「軟著陸」計劃,又稱最緊要有成效:「我哋唔係次次要諗一啲好聽但唔實際嘅辦法。」
學齡人口狂跌 暫緩中一每班派位復位
本地出生人數由2019年的逾5萬人大跌至去年新跌約3.2萬人,教育局按政府統計處2020年9月數據推算,預計在香港居住的6歲學齡人口,將會由2023年的57,300名跌至2029年的50,000名。至於在香港居住的12歲學齡人口,就預計將會由2023年的71,600名,下跌至2029年的60,100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會上表明,學校數目及學額會隨學齡人口下降而減少,現屆政府亦不會按原定計劃在2023/24至2026/27學年期間將中一每班派位人數還原至34人。
蔡若蓮又強調要以「軟著陸」為目標,將逐步調節官立學校數目,例如停辦長期收生不足的學校,以及將位處較多剩餘學位地區的學校,合併或重置到學位需求較殷切的地區或新發展區,並提早向辦學團體致謝,稱「部份學校或者將會完成歷史任務」。局方其他應對措施包括提早在小學實施小班教學、集中資源提升教育質素,以及改善校舍設施。
朱國強批慢性殺校 蔡若蓮拒答今年殺校數目
本身是公立學校校長的教育界朱國強形容局方所謂的「軟著陸」只是「慢性殺校」,嚴重打擊學校士氣。他指不少校長對政府的應對感到失望,詢問今年9月會有多少間中小學停辦,並建議局方減少「叩門位」數目,減少「音樂椅效應」。
蔡若蓮辯稱成效最緊要:「我哋唔係次次要諗一啲好聽但唔實際嘅辦法。」她指「叩門位」的原意是讓學校有彈性安排,有留意到業界意見,現已積極研究新安排。她未有回應今年「殺校數字」,指會盡力發出「開班信」,讓學校得悉開班情況。
周文港倡向內地「搶學生」
選委界周文港亦指局方只會縮班殺校,建議政府鼓勵海外港人及內地港生回港讀書,或吸引境外學生自費來港升學,例如開放一定比例予廣東省學生。蔡若蓮指建議不在規劃的津貼學額中,僅稱會積極考慮。
梁美芬撐殺校發展優質教育
經民聯梁美芬亦指香港教育有吸引力,籲教育局要有大志,希望吸引「一帶一路」地區的學生及攻讀國際預科文憑(IB)的學生。她又稱人口下降,殺校淘汰是必然,支持從發展優質教育方向殺校合併,「唔係話係死守,原地踏步就係好事。」蔡若蓮稱提供非本地課程藉以引入海外學生,或會令本地學校雪上加霜,需要平衡國際學校及本地學校的吸引力。
鄧飛質疑局方「積極」殺校 蔡若蓮:從來不會
身兼教聯會副會長鄧飛指,有中學向他們投訴局方的分區辦事處曾勸喻小學不要申請入讀,並非收生不足,詢問局方會否以「積極手段」促成某間學校無法派位。蔡若蓮澄清從來不會勸喻小學不要揀選某中學。對於政府各部門對人口評估並不一致,鄧飛更形容教育局較為「悲觀」,蔡若蓮就認為當教育質素提高時,「搶人才」的吸引力就會自然提升。
政府不提移民潮 狄志遠:自欺欺人
新思維狄志遠批評政府沒有完整計劃應對人口下降,包括缺少針對幼稚園的措施,並指政府在文件中未有反映移民潮的影響,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未有面對現實。
蔡若蓮不同意說法,指局方已列出不同計策略,加上幼稚園屬私營,營辦生態較彈性。她續指,派位數字與學齡人口是不同,並非所有學生都會參與派位,又強調「現實」是學齡人口持續下降,去年只有3萬多人出生,暫看不見有人口上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