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訪三名被捕醫生的求診者:心律不正、胰臟炎、藥物敏感……何謂「濫用」免針紙?

訪三名被捕醫生的求診者:心律不正、胰臟炎、藥物敏感……何謂「濫用」免針紙?

(獨媒報導)7名私家醫生上月被捕,被指涉嫌「濫發」俗稱免針紙的「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事件導致政府欲取消逾二萬張免針紙的資格,儘管高等法院頒下臨時禁制令,暫緩當局決定,有持免針紙的市民仍為前路未卜感到擔心。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疫苗指引,列舉出八類人士等可獲發免針紙,其中包括「病情未受控制的嚴重慢性或急性病患者」。【註一】不過如果連醫生也說不準打針帶來的影響,病人因憂慮生命安危而尋求免針紙,是「濫用」嗎?

《獨媒》訪問了三名曾向涉事醫生求診、取得免針紙的市民,當中有人患有心律不正,加上曾目睹身邊人打針一周後逝世,因而對疫苗卻步;有胰臟炎和膽囊炎患者曾向多名醫生諮詢,卻無人敢保證打針不會影響他的病情;還有一名對免疫系統藥有嚴重敏感的長期病患者,或將因為沒有疫苗通行症而被公司停薪留職。他們向《獨媒》解釋了自己不願打針的原因、尋求免針紙的經過,以及對政策未明的憂慮和恐懼。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向《獨媒》表示,有求助病人向他反映,外界許多醫生已不願再開免針紙。他認為,若警方單憑數量作拘捕標準,未知會否令其他醫生因擔心後果,而不再向原本可豁免打針的病人開免針紙。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陳沛然就建議,政府為受影響市民設立一類特定診所,向他們提供諮詢服務。

西九龍總區刑事部(行動)警司鍾雅倫
2022年10月7日,警方拘捕4名向涉事醫生取得免針紙的公務員後,向記者交代詳情。(資料圖片)

*********

心律不正患者:睹身邊人打針後逝世有陰影 不忿「濫發」沒公開標準

今年9月,警方先後拘捕7名私家西醫,指涉嫌「製造虛假文書」;截至10月18日,其中兩人被落案起訴,一人被控三項不誠實取用電腦罪,另一人被控兩項串謀欺詐罪。政府同月表示,10月12日起不再接納該7名西醫發出的逾2萬張免針紙,同一時間,部分向涉事醫生取得免針紙的市民被指涉嫌「串謀詐騙」,至今共26人被捕。

Joyce(化名)對此感到不忿:「你冇一個公開嘅標準去界定佢哋係咪濫發,係咪發就等於濫發?佢哋都會睇返病人情況,只係個門檻可能冇其他醫生咁高。」她自幼患有心律不正,每次心悸都會全身乏力,心跳最快可達每分鐘150多下。在朋友介紹下,Joyce上月接觸到其中一名涉事醫生,看診後為她發出3個月時效的免針紙,並轉介她到心臟科作檢查,建議檢查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打針。但Joyce取得免針紙後兩個星期,該名醫生就被拘捕。

對於醫生被指控「濫發」免針紙,Joyce絕不認同。她認為相關醫生是經過醫學判斷後,才決定為病人開免針紙,而當局未待醫生被正式定罪,已下令廢除相關免針紙,做法如「未審先判」。Joyce又指,復必泰有機會引發心肌炎,令心臟比常人較弱的她,擔心自己打針後有風險,才選擇領取免針紙。

除此之外,Joyce早前得悉家人一名40歲的同事,在打針後一星期後忽然逝世,遺下一名年幼的兒子。她直言有心理陰影,因此事加深了對疫苗的不信任:「其實佢一直乜事都冇,但可能就因為身體承受唔到(副作用)先搞到咁。」

DSC_2060
患有心律不正的Joyce

炎症患者:曾確診症狀輕微 不解打針必要性

患有胰臟炎、膽囊炎的Steve(化名)同認為涉事醫生被捕一事,相當不合理:「佢都係睇完我哋個病情,做咗醫學判斷,先會開張紙。病人嘅病歷都係真㗎,我睇唔到虛假個位係邊!」

Steve解釋之所以不願打針,是因為看到許多本地和海外數據,顯示新冠疫苗存在各種副作用,令他擔心打針影響本身病情。此外他與Joyce一樣,在今年初都曾經確診,但病徵不嚴重,因此覺得沒必要打針:「大家(自己和打三針的親人)都係發三日燒,我睇唔到有咩分別囉!」

Steve表示,雖然多名醫生認為他的情況適合打針,他們皆不敢保證他接種疫苗後,身體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也有部份醫生向他提到,新冠疫苗三年都未能註冊,風險存疑,建議Steve先別接種,惟他們均表示無法為他開出免針紙。直至今年9月,Steve找上其中一位涉事醫生。該名醫生在了解他的病情後,開出3個月的免針紙,讓他先作觀察。

兩年前Steve的膽囊被驗出有膽石。
兩年前Steve的膽囊被驗出有膽石。

紅斑狼瘡患者:對藥物嚴重敏感 曾獲免針紙惟醫生拒續發

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和紅斑狼瘡的Sharon(化名),本身對免疫系統藥有嚴重敏感。她試過因服用藥物,導致心跳急升和全身抽搐,停藥一個月後才回復正常;過去兩年間,她也曾因藥物敏感三度入急症室。

鑑於個人病歷和疫苗副作用,Sharon一直不想打針。今年年中,Sharon接受私家醫生診症後,被指發炎指數不穩定和有升高跡象,屬「未受控制的長期病患者」,獲發臨時免針紙。惟三個月後Sharon再次求診,該名醫生表示不能長期為她開出免針紙,又著她接種科興:「真係唔可以再開,就算我哋開咗都會畀上面掟落嚟!」

不過,Sharon曾聽聞有風濕類病友稱接種科興後身體狀況轉差,需打生物製劑,故始終感到擔心。她於8月找到涉事醫生,對方了解Sharon的病歷後,亦決定為她開出3個月的免針紙,但該醫生在9月被捕。

Sharon(化名)曾三次因藥物敏感導致心跳過快及心口痛,需入院治療
Sharon(化名)曾三次因藥物敏感導致心跳過快及心口痛,需入院治療。

醫生變手緊 病人怕風險不敢用手上免針紙

儘管當局指,受免針紙事件影響的市民可到訪醫管局轄下普通科門診,諮詢是否續獲豁免,但Joyce和Steve均相信,病人日後尋求免針紙將變得更加困難。Joyce提到,自己有一名年屆70歲的家人,因有內出血及「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本來持有免針紙,惟事發後為家人開出免針紙的醫生的態度大變,堅決表示不會再開免針紙:「大家都變得好擔心個後果,但最唔合理嘅位喺,點解你冇衡量過病人嘅健康狀態,就話肯定唔會開?」

Steve說,自政府開始拘捕持免針紙的市民,每天都活在「隨時有人嚟拍門」的恐懼之中。雖然高等法院批出臨時禁制令,下令全部涉事免針紙繼續生效,Steve仍擔心有被追究的風險,現時已沒有使用免針紙。他開始改變生活習慣,例如自行剪頭髮、以外賣代替堂食等。只是,每次看到別人如常出入不同地方,孤獨感便襲來:「你好明顯地感覺到俾個社會杯葛咗。」

Joyce也有類似的擔憂:「我甚至諗過會唔會我睇睇吓症,就有警察入嚟突然拉咗個醫生呢?喺香港,我已經習慣咗呢樣嘢,唯有再睇吓之後點算。」

無標題
「長洲覆核王」郭卓堅今月初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推翻政府取消免針紙效力的決定。(資料圖片)

若失免針紙或失業 強調打針屬個人抉擇

Joyce是多媒體自由工作者,時常需要到學校、商場等地方取景拍攝。若免針紙失效,將直接影響她的工作機會:「當你冇張紙,就代表好多地方你都去唔到。做呢行嘅人好多,唔一定要揀你㗎嘛。而且呢行好講人脈,當你一次唔得,兩次唔得,三次都唔得,人哋就唔會再搵你㗎啦。」

Steve工作的銀行暫時仍未推出疫苗通行證,但他指上司不時施加壓力:「佢哋會不斷問我打咗針未,話公司依家打剩你一個咋!」Steve嘆,倘若自己的免針紙失效,有機會被解僱。他承認即使不希望打針,作為家庭經濟支柱,壓力正不斷湧來。

Sharon表示,自己不時需到商場工作,若之後沒有免針紙,公司會將她停薪留職:「負擔一定有,我又係長期病患,仲有醫療費同生活費。」事發後,Sharon想過轉工,但嘆現時大多數工作都需要打針,目前仍在留意有沒有合適的工作。

雖然如此,三人均表示會堅持不打針。Steve知道,專家已多次強調只有極少數人不適合打針,但他仍認為打針與否應屬於個人抉擇,而自己的病歷亦是真實的。Sharon想法一樣:「我病歷真,問心無愧,不用怕。」

52432462969_ab4e087913_o
患有胰臟炎、膽囊炎的Steve,現時仍需服藥控制病情。

病人組織:醫生或憂惹禍不再開免針紙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向《獨媒》表示,目前收到十幾位病人求助,當中大多數屬持有相關免針紙人士。他們擔心若政府在聆訊中勝訴,其免針紙隨時失效,憂未有足夠時間向其他醫生延續免針紙。

林志釉又指,即便時間充足,病人現時也很難再獲免針紙。有求助病人向他反映,外界許多醫生已不願再開免針紙,有公立醫院醫生更向他們明言「唔會再開畀你哋㗎啦,開咗老細就唔高興」之類的說話。

林志釉表示,除了涉事醫生所開出的免針紙數量較多外,警方目前仍未公佈其他拘捕依據。他認為,若單憑數量作拘捕標準,未知會否令其他醫生因擔心後果,而不再向原本可豁免打針的病人開免針紙。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陳沛然就認為,如受影響市民真的有需要,應盡快向其他醫生延續免針紙,保障自身。他建議政府就這次事件,為受影響市民設立一類特定診所,向他們提供諮詢服務。


(資料圖片)

【註一】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最新發出的疫苗指引,列舉八類人士可獲發免針紙,包括曾確診新冠肺炎的康復者、曾對疫苗或新冠疫苗嚴重敏感的患者、於短期內曾接受器官移植、B細胞免疫抑制療法、單克隆抗體或恢復血漿治療的病患者、正進行化療的癌症病人,以及病情未受控制的嚴重慢性或急性病患者。不過指引同時亦指,上述八類人士並不包括所有可獲發免針紙的情況。

記者:賴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