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行政會議批准巴士公司明年1月5日起加價,九巴加4.3%、城巴(市區及新界)加7.5%及嶼巴加6.5%,比九巴申請的6.5%及城巴申請的9.5%加幅略低,嶼巴的申請加幅則全額獲批。城巴(機場及北大嶼山巴士網絡)及龍運則未有申請加價。當局新聞稿指,政府「以仔細嚴謹的態度進行大量把關工作」,決定已致力減低對民生的影響。
九巴去年税後盈利為2,020萬元,獲批的加幅為5.2%,不過由於其「專營巴士豁免隧道費基金」有4.8億結餘,經抵銷後實際加幅為4.3%。城巴流入基金的款項,則一直被全數提取以抵銷以往獲批加價的加幅,故今次加價未能動用作「紓緩」。
政府發言人稱,審批加價時「以仔細嚴謹的態度進行大量把關工作」,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決定一方面「致力減低對民生的影響」,另一方面顧及專營巴士營辦商的財政可持續性,指加價後約八成乘客每程須多付的車費不超過5角,約九成半的乘客每程須多付的車費不超過1元。
政府發言人續指,疫後巴士的載客量和收入明顯恢復,惟由於消費及出行模式轉變,仍未回復至疫前水平。巴士公司亦需以合理薪酬待遇吸引優秀員工,並需投放資源轉型至新能源巴士車隊。當局已一直協助巴士公司增加非票務收入,以及重組巴士路線,經考慮後信納有必要適當調整票價。發言人又稱,「專營巴士票價過往有一段時間甚少加價」,長期計明顯低於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以2008年年中數字比較,巴士票價加幅約為1.6%至2.2%,比通脹的3%及家庭月入中位數增加4.2%低。
當局指在制訂個別路線加幅時作適當調整,對日常通勤乘客乘搭的路線實施較低的加幅,減低對市民影響,並會續協助和督導專營巴士開源節流,包括把握「一簽多行」機遇、重組路線等。
三巴的加價中,以城巴提出的加價申請最受爭議,其中城巴另一個專營權機場及北大嶼山巴士網絡去年錄得近億盈利,立法會委員會討論時,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城巴向關聯公司「善水資本」每年支付2,000萬顧問費及500萬花紅,令帳目錄得虧損。城巴的加價理據則為城巴(市區及新界)專營權於2022和2023年分別虧損3,900萬及5,740萬元,而主要經營範圍港島人口下降,以及出行模式轉變。
民主黨交通政策發言人韓俊賢指,城巴需向關聯公司付顧問費及花紅為例,認為巴士公司的財務非完全透明、「左袋通右袋」,難以監察,反映機制有漏洞需作改變。他認為當局應檢討專營巴士經營模式,參考新加坡承包模式。
城巴與新巴兩個專營權合併前,曾分別於2019年及2021至2023年加價,今次是七年內第五次加價。九巴則曾於2021年及2023年加價,加幅分別為5.8%及3.9%。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巴士公司連年加價,在經濟未如人意的情況下,市民生活會更困難,促加強非票務收入,避免陷入加價令乘客流失的惡性循環。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則促盡快落實分段收費,長者使用後可減低公帑負擔,以及當局加強監管巴士班次。陳恆鑌重申,不會如政府般以16年期考慮加幅,指城巴過去數年已上調車費三成。
立法會議員梁熙以小西灣往來中環的788號線為例,將由8.1元加至8.7元,認為加幅高,望城巴承諾明年不再申請加價。他又認為過往未有加價,是因為新巴及城巴競爭,如今無競爭後便加價,市民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