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窩心鑰匙 連繫照顧者與殘疾人士

窩心鑰匙 連繫照顧者與殘疾人士

窩心鑰匙 連繫照顧者與殘疾人士

「『窩心鑰匙』從殘疾人士與照顧者角度尋窩心表達調查」日前舉行發佈會,並指正向溝通能有效增加家庭的韌性,加強殘疾人士與照顧者應對困難的能力。

照顧者與殘疾人士的關係唇齒相依,一句簡單的「我會喺你身邊!」,心靈上已是很大的鼓勵,亦有助加強家庭韌性。為了解殘疾人士與照顧者之間的溝通狀況和家庭關係,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 成人復康服務早前聯同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於2024年10月至11月期間,進行「『窩心鑰匙』從殘疾人士與照顧者角度尋窩心表達調查」。結果發現積極的溝通,能顯著增強家庭的韌性,有助殘疾人士和照顧者一起面對生活的挑戰,增加應對能力。

文、圖: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調查於日前舉行發佈會,講解調查內容、目的及結果。是次調查以量性研究方式進行,合共收得342位服務使用者填寫有效問卷,當中172位為殘疾人士、170位為照顧者,他們皆為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 成人復康服務(下稱:楊震)的服務使用者,服務單位包括:住宿照顧服務、家居照顧服務、社區支援服務、院舍支援服務。

探索雙方溝通模式

負責調查的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方富輝博士指,調查有助了解殘疾人士的家庭關係、殘疾人士與照顧者的溝通模式,以及雙方期望的正面溝通。

不少人認為殘疾人士和照顧者的家庭韌力會比一般家庭弱,但事實並非如此。調查發現,受訪者表示對方(照顧者或殘疾人士)鼓勵自己的次數為「間中」或以上,即意每星期平均達三至四次,反映殘疾人士和照顧者的家庭韌力,與一般家庭相比並無顯著差異。

調查同時發現,殘疾人士與照顧者互相鼓勵和支持的次數,每週超過七次時,家庭韌力明顯有所提升。由此可見,正面的溝通能有效加強殘疾人士的家庭韌性,積極面對生活上的困難,提高他們面對各種挑戰的能力。

言愛 延續愛

楊震總幹事林俊明在發佈會上表示,照顧者的需要容易被忽視。他指楊震自成立58年以來,一直致力為殘疾人士與照顧者提供關顧身心靈的適切服務,楊震期望透過是次調查,有助推廣大家與家人多加正向溝通,提升家庭韌性。

由於正面溝通和鼓勵,與家庭韌性息息相關,所以調查特別收集受訪者最希望收到的鼓勵說話,從而了解殘疾人士與照顧者最渴望聽到的「窩心語」。窩心語大致分為六個類別,「心靈上的安慰」、「殘疾人士表達獨立生活能力」、「認同和分享快樂的感覺」、「實質的陪伴和分享」、「共同分享愉快的生活經驗」、「給予信心和支持」。「窩心語」句子如下:
*抖吓喇!
*我會好好照顧自己
*見到你開心,我都好開心
*我會喺你身邊
*我哋一齊出去食飯吖!
*再試吓喇,一定掂!

發佈會上楊震以別開生面的方式宣傳愛!他們不僅以手語打出上述六句窩心語,還即場設計心意卡,並製作WhatsApp貼圖、印刷成不同物品等,藉此鼓勵殘疾人士與照顧者以不種方式,表達愛與關懷,以正面溝通深化彼此關係,實踐愛和凝聚家庭力量。

個案一:向太太說愛你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圖片

根叔在兩百多名參加者面前,向太太說出「我愛你」,感動全場並獲得熱烈的掌聲,氣氛感人。

楊震家居照顧服務「牽晴計劃 – 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計劃」的服務使用者根叔和根嫂,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

根叔多年前因意外受傷,導致頸部以下的身體部分完全癱瘓。根叔感謝太太多年來不離不棄,讓他不斷反思和學習。根叔指過去經常抱怨太太,並向她大發脾氣,到現在已學懂欣賞和體諒太太,並建立正向的溝通。

在分享結束前,根叔在兩百多名參加者面前,向太太說出「我愛你」,感動全場並獲得熱烈的掌聲,氣氛感人。根叔的分享說明殘疾人士的家庭,亦可透過正向和有效的溝通達至成長和改變,從而提升家庭韌力。

個案二:我會好好照顧自己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圖片

嘉駿媽媽對兒子能自主自立,感到非常安慰。

一句由衷的說話,有助加深彼此的諒解與支持。嘉駿是一位殘疾人士,平日需要輪椅代步,他接受楊震的「鯉魚門晉朗綜合復康服務中心」訓練已超過八年。

起初,他主要從事協助包裝的工作,其後嘗試派遞文件、擔任環保回收站的工作。嘉駿努力工作,而家人對他亦無微不至,管接管送,全因擔心他不能自主自立。直至一次,嘉駿在參加活動後自行乘港鐵回家,媽媽對他能夠認路且平安回家,感到喜出望外和驕傲。

嘉駿在發佈會上分享經歷,並凝視身旁母親說:「我會好好照顧自己!」,媽媽聽後即展現安慰的眼神和溫婉的笑容。

個案三:窩心時刻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圖片

「你有冇事呀?」一些簡單的說話,卻蘊藏少桐對家人的關懷。

少桐是一位輕度智障人士,接受楊震的「鯉魚門晉朗綜合復康服務中心」訓練超過兩年,並在一家連鎖快餐店兼職工作。

儘管少桐的話題多圍繞自己喜愛的食物,但他深深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調查期間,少桐不時向調查員表達「唔好意思」、「多謝」和「唔該曬」等。當被問及面對家人辛苦時,他的回應是什麼?少桐回應:「你有冇事呀?」、「出街食飯?」等。一些看似簡單的說話,卻蘊藏少桐對家人的關懷,少桐的母親也感到這份溫暖,並露出會心的微笑。由此可見,殘疾人士的家庭關係同樣可以和諧融洽,重點是互此願意正向表達。

了解更多: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復康服務)網站
「窩心語」Whatsapp貼圖下載
「窩心語」手語教學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圖片

「『窩心鑰匙』從殘疾人士與照顧者角度尋窩心表達調查」發佈會出席嘉賓:(圖左起)督導主任張慧宜、社會福利署助理社會工作主任(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溫俊華、社會福利署社會工作主任(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古曉彤、社會福利署高級社會工作主任(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盧婉華、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總幹事林俊明、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方富輝博士及楊震代表。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圖片

工作小組製作短片,將窩心語變為窩心手語,用別開生面的方式宣傳愛。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圖片

發佈會以六句窩心說話為主題設計一系列紀念品,包括:文件夾、小銀包、貼紙及數據線收納盒。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