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昨日(5月10日),發布全港首份《照護食標準指引》,將食物及飲品狀態分為9個等級,供吞嚥困難人士、照顧者及專業人士作為參考。社聯倡政府、公營機構及專業組織採納及推廣指引,增加培訓及提高公眾對吞咽困難及照顧食的認知,以及加強為潛在吞咽困難人士進行檢測。
劃一食物狀態標準 讓大眾更易掌握
社聯於2019年進行調查顯示,家庭照顧者認為有更清晰的「照護食」標準及指引十分重要,亦有超過六成照顧者表示希望有更多「照護食」食品。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表示,「照護食標準指引」聯同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今次只是起步,將推廣更多業界採用。
社聯共創點子匯經理張展興表示,目前吞咽障礙者專用產品並無統一標準,不同來源的食品標準不一,令消費者難以分辨是否適合患者食用。「指引」按「國際吞咽障礙飲食標準」(IDDSI)作為基礎,提供「照護食」標籤、烹調指引及級別對照表等。他提到「指引」亦可讓一般人在喉嚨不適或牙痛時參考。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劉巨基提到,一般「碎餐」「軟餐」賣相不討好,對患者有十分大影響。惟照顧者加深對「照護食」的認識後,令他們知道吞嚥困難亦有很多選擇,大為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銀杏館商務發展經理許潤偉表示,銀杏館本身每日派飯予數百名長者,訂立「指引」後有助前線員工及廚師。
兩名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及林哲玄亦有出席「指引」發布會,並親嘗「照護食」,狄志遠稱曾見過老人院將飯菜肉打碎拌勻後餵食,食物顏色「好難睇,如果我將來咁樣食法,我生命已經去到冇乜價值」,支持推廣「照護食」。林哲玄指「照護食」兼具味道和質感,稱可舉辦「照護食」烹飪比賽,再由專家分辨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