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教育局將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推動數字教育,以及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和支援教師使用人工智能教學。MWYO青年辦公室今日發表報告,研究青年使用網絡的情況。調查發現青年使用網絡時間平均達4至6小時,逾九成用途為娛樂,此外,逾七成受訪大專生曾墮入數字騙局,團隊促當局加強數字素養及技術教育。
MWYO青年辦公室發表《香港青年數字公民研究報告》,研究探討Z世代是否了解數字世界裏的公民權利和責任。研究收回227份問卷,當中分別有110位為中學生及117位為大專生,另外團隊與其中的2名中學生及4名大專生6位學生進行深入訪談。
結果顯示,近八成受訪學生每天平均上網時間達3小時以上,近兩成受訪者每天平均上網逾10小時,近一成更達13小時,整體而言,每天平均上網時間為4至6小時。
用途方面,逾九成受訪者的主要用途為娛樂,約六成為購物及搜集學習資訊及休閒資訊,幫助弱勢社群及向政府或政黨表達意見,分別只有8.4%及4%。
MWYO研究副總監黎卓然指學生絕少使用網絡促進個人與社會發展,認為學生或擔心網絡有不同聲音、平台安全性亦成疑,憂表達意見或受欺凌而選擇避免發聲。
此外,中學生對「個人數字技術水平極佳」的回應為14.9%,比大專生的3.5%高出逾一成,惟團隊稱從深入訪談中發現,中學生的自我評價過分樂觀,黎卓然指,中學生想法有時會「過於簡單」,大專生則較有「自知之明」,認為與經歷相關。近年網絡騙局「大流行」,研究亦發現約七成大專生曾墮入數字騙局,例如被騙購買虛擬遊戲的物品或點數卡和購物,中學生亦達六成。
團隊建議當局就提升青年個人數字素養及技術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在2018年《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框架中加入以「強項為本理念」的教育指引,讓學生選擇適合自身優勢的數字活動;加上數字政策辦公室職能;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加入數字世界名額,讓他們在線上發表意見;大專院校建立數字聊天平台,由義務大專生提供一對一的聊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