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不少輪候公屋市民苦等無期,惟現實竟「有房無人住」。申訴專員公署今(13日)公布房屋署「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主動調查報告,發現兩者的空置期及空置率極高,截至今年3月,一型設計的「長者住屋」有近六成分間房間空置,更有部分空置逾10年。據公署估計,若將其改為一般公屋單位,可建成共378伙。公署又指,上述單位租戶自願調遷人數低,而二型及三型「長者住屋」申請者拒絕接受編配的數字高企,建議以長期空置的「長者住屋」作過渡性房屋。
自願調遷人數低 幾乎所有單位僅一人居住
房屋署在1980年代推出「長者住屋」,為年滿60歲長者提供院舍式公共租住房屋,提供24小時福利員服務。「長者住屋」設計分3種,其中一型及二型住戶需共用廚廁和客廳,而三型雖有獨立廁所,但仍需共用廚房和客廳。此外,房署亦曾因應當時社會對一人公屋單位的需求,將一般公屋單位分間為兩至三個房間,即「改建一人單位」,同樣需共用廚廁。
目前設有一班、二型及三型,和「改建一人單位」的屋邨,分別有33、12、12及21條屋邨。
公署指,房屋署須待同一單位內所有租戶遷出後,才能還原為一般公屋單位。房屋署已停止編配一型「長者住屋」單位及「改建一人單位」,惟經過近20年仍未全部收回,截至今年3月,上述單位仍有約六成分間房間空置,更分別約有八成及接近九成分間房間的空置期超過10年或以上,合共涉及498個分間房間。此外,兩者分別有96%及100%的單位只有一戶租戶居住,即幾乎所有原本可讓多人居住的單位均是由一戶租戶佔用。
公署估計,如若將一型「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收回及改建一般公屋單位,分別可提供228個及150個單位。惟公署指,即使房屋署提供誘因,鼓勵現居於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長者租戶自願調遷,成效並不顯著。過去五年,大部分租戶因離世或入住安老中心而遷出,並非與自願調遷有關。
須共用廚廁 97%人獲編長者住屋後拒絕
至於繼續作編配的二型及三型設計「長者住屋」,同期的空置率亦分別為15%及9%,即共近500個單位空置。公署指,因共用廚廁已不合時宜,大部分市民不會視之為一般公屋單位。過去五年,每年仍有逾1,000人在獲編配「長者住屋」後拒絕有關編配。而在2021年至22年度,沒有參加「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但獲配「長者住屋」的申請者中,97%申請者拒絕有關編配。
另外,每位公屋申請者只有3次配房機會,惟有公屋申請者在沒有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或「長者住屋」下被編配這類單位,而拒絕編配後會被視作已使用一次配房機會,引起部分申請者不滿。
公署倡將二、三型長者住屋變過渡性房屋
申訴專員趙慧賢表示,如若房屋署繼續維持現有安排,「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空置情況不會有明顯改善,房屋署有必要檢視現行措施的成效,以回應市民對公共房屋資源的需求。
公署向房屋署提出多項改善建議,針對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公署建議採取更多鼓勵調遷的措施,例如同區安置等,積極游說和鼓勵租戶調遷。至於二型及三型設計「長者住屋」單位,公署建議停止繼續編配予一般公屋申請者,「唔好再當佢係一般公屋單位編配,做咗呢步先,減低空置率,同市民不滿」,改為另行制定一套編配計劃,公署建議可參考過渡性房屋的概念,撥出部分空置單位,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短期居所。
房屋署回覆指,正積極考慮公署提出的建議。署方晚上發稿補充,稱會定期舉辦「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最近一次於2022年舉辦,成功把390個二型及三型設計「長者住屋」單位租出。房屋署又指,近日亦主動與社福機構合作,為公眾安排了「導覽團」到二型及三型設計「長者住屋」參觀,日後會續舉辦以提高入住率。署方又提到,自2020年12月起,「長者戶全免租金計劃」已涵蓋所有年屆70歲或以上而居於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長者戶,讓他們申請調遷至面積合適的公屋單位。2020年6月起,署方亦組織了「探訪小隊」,主動向租戶介紹各類自願調遷方案,會續積極游說和鼓勵他們調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