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田北辰促棄用派藥「最多四星期」免誤解 盧寵茂:謠言要智者制止

田北辰促棄用派藥「最多四星期」免誤解 盧寵茂:謠言要智者制止

田北辰促棄用派藥「最多四星期」免誤解 盧寵茂:謠言要智者制止

【獨媒報導】醫改自3月尾出爐後爭議不斷,其中之一是當局公布專家和家庭醫學門診藥物加價,劃一「最多四星期」,令大部份市民理解為每次只能領取四周藥物,當局其後解釋「最多四星期」意思是藥費計算單位,最多仍可領取24周藥量。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實政圓桌田北辰指「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促請棄用「最多四星期」字眼。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指自從記者會後,就有人「拎咗呢樣嘢講」,他指這些是「誤解」甚至「謠言」,要「智者」制止恐慌和謠言傳播,而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和他已透過不同媒體進行解說。

今早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僅花約一個半小時討論「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因為相關改革不涉法律修例或訂立新法例,今次可能是明年1月1日實施改動前,唯一一次走過立法會的程序。會上有議員問當局,在刊憲前是否存在「調整」空間。不過盧寵茂仍重申早前說法,指「改革」是全盤考慮,並且環環相扣,並非單一改動,對於整體改革方案他強調「我哋好堅定嘅」,當局會會落區並與前線醫護解說。

田北辰稱雖然「番讀仔出身」 仍與市民理解相同

田北辰提到中國人有說法「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而當局在公布醫改方案時,在藥物加價後稱派藥「最多四星期」,引起大眾誤會和不滿,落區時亦不時被市民質問。他又指自己和醫療衞生界的林哲玄都是「番書仔出身」,不過「直覺睇」,當局意思是要求市民每四星期再去醫院領藥,建議當局更棄用「最多四星期」字眼,重申「改壞名好大鑊」。

田北辰

實政圓桌 田北辰

盧寵茂承認當局在解說工作方面要更「細緻」,他再澄清該意思藥費計算單位,並非限制市民每次只領取四星期藥,「一出咗之後呢,有呢個我可以話係誤解啦,甚至有啲我會覺得係個謠言嚟嘅。謠言一出就會製造恐慌,但亦都要一啲智者去制止謠言繼續傳播。」他指高拔陞和他本人已在不同場合作解說。


醫務衞生局局長 盧寵茂

工聯會倡急症室旁設夜診 盧表明不是方向

急症室加價至400元後,夜診配套是否足夠繼續成為討論方向。工聯會議員黃國關注,當局會否在急症室旁邊,資助非政府組織開設夜診。盧寵茂表明該建議「有好多唔好因素」,因為只會吸引市民先去急症室,且過往營辦經驗顯示,若果夜診收費缺乏導向性,市民最終仍因急症室毋須預約而率先使用。盧寵茂又指,即使政府將來有意設立更多夜診,目標都不是設於急症室旁邊。

黃國另外又問到在大灣區的體檢報告,可否在香港直接使用。盧寵茂指醫管局會「睇檢查質量」,以專業標準評定檢查報告,不過內地的報告大部份用中文撰寫,雖然醫管局員工有中文能力,「但起碼喺香港,呢個唔係標準報告」,當局會加強溝通,檢視部分檢查是否可在香港被接受。

九龍中議員楊永杰指,區內除了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和私家的法國醫院,沒有其他夜診選擇。盧寵茂強調「唔係叫市民一定唔可以去(急症室)」,舉例小孩夜晚發燒,他理解家長會好擔心,在急症室分流後,8歲以下且持續高燒,有機會被分流至第3類「緊急」病人。他表示局方需確保不因其他輕症病人積壓,導致「緊急」病人無法在30分鐘內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