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私隱專員公署今日舉行年度總結記者會,指去年接到3,800宗投訴,較去年上升一成半,關於物業管理行業的投訴最多,主因是疫情期間不時處理訪客和住戶私隱。公署指其中一宗個案,有物管公司張貼一張附有員工姓名、編號及檢測結果的通知,引起員工非常不滿,公署最終發信提醒。另外,香港銀行學會發生資料外洩事故,涉及1.3萬名會員和約10萬名非會員的個人資料,違反《私隱條例》,公署發出執行通知糾正。
涉香港銀行學會資料外洩一事,源於2018年學會安裝防火牆,其後防火牆生產商公布系統有安全漏洞,可以繞過保安系統直接取得管理員的名稱及密碼,並執行任何程式。公司建議用戶暫停使用「保密插口層虛擬私有網絡」功能,並啟用多重認證。
其後在疫情期間,因應在家工作安排,學會啟用「保密插口層虛擬私有網絡」功能,准許員工遙距登錄系統,但學會沒有修補系統安全漏洞。直至有前線員工發現,無法正常存取,才發現伺服器已被惡意程式加密。學會指是服務承辦商的責任,對方沒有建議跟進。
公署則認為,學會未修補程式,亦未啟用多重認證,專員已向學會送達執行通知,指示學會糾正。
有人收電話稱房屋政策改變 要核對資料
公署另外簡介3個投訴個案,一名女士在網上認識一名聲稱來自伊朗的男士,與對方發生感情,男生表示想送禮,問事主電話及地址,女方提供後收到一個疑似物流公司短訊,指物品被扣留在阿富汗,要2.8萬美金(約21.9萬港元)。事主其後致電私隱公署才知受騙,她向公署坦言若只需支付數千元,她早已受騙付款 。另外一名男士亦受到詐騙電話,一名聲稱是地產公司職員人士,稱政府房屋政策有變,要向他核對姓名、住址及身分證號碼。
最後一宗個案,是一間物業管理公司,在疫情期間公開張貼一張印有多員資料的通知,包括員工姓名、員工編號、以及檢測結果,有員工感到非常不滿,並向公署投訴。物管公司得悉投訴後,將通知移除,公署向公司發信提醒《私隱條例》的規定。